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全国联播 > 山东
山东
城乡互动 同步推进
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打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新格局
发布时间:2011-07-27 15:35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易硕
信息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1-07-27
  近年来,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在文化建设方面始终坚持设施和队伍、活动同步抓,城区和镇、村同步抓,从而使该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日趋完善,区、镇(街)、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基本形成。

  正确认识文化与经济的关系,以“硬手段”狠抓“软实力”,为牟平跨越式转型发展提供“硬支撑”。牟平区打破过去重视经济发展、忽视文化建设的传统思维,把文化提升到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地位,作为提高市民幸福指数的重要指标,成立了由分管副书记为主任的文化建设推进委员会,使文化工作真正做到有人抓、有人管,从人才配备、经费投入、机制考核等各方面全力加以推进。

  在人才配备方面,他们改变了文化干部配备模式,敢于挑选年富力强的年轻干部挑大梁,在编制紧张的情况下,优先考选大学生充实基层文化队伍,并于2009年全面恢复镇街文化站的建制,从根本上增强了文化部门的创新意识和发展活力。在经费方面,他们不断加大文化投入力度,2010年大手笔打造投资4.2亿元的文化中心和4300万元的杨子荣纪念馆两大工程,同时立足文化创意,营销牟平,投资2500万元举办“刘开渠国际雕塑大奖赛”。在机制考核方面,他们强化了责任考核,从2009年开始把文化工作纳入到岗位目标考核,横向分解到区直部门,纵向落实到镇街,对工作不力的,则坚决实行问责。

  正确认识事业与产业的关系,以“大手笔”给力“小文化”,为实现城乡共同繁荣提供“强动力”。作为基层文化单位,文化事业要远重于文化产业。繁荣公益文化事业,建设文化服务体系,给老百姓送上源源不断的精神食粮,就是文化的最大“产业”。

  近年来,牟平区全面提速设施建设。在城区,已先后于2008年、2009年在全省率先实行了图书馆和文化馆免费开放,目前,他们又筹资4.2亿元,建设区文化中心项目。该项目主要由5.3万平方米的主体工程和15万平方米的室外广场组成,其主体工程主要包括1.5万平方米的大剧院、1.4万平方米的文化馆、6000平方米的图书馆、2200平方米的电影院,以及2200平方米的书城等,是牟平区新中国以来投资规模最大、功能最为完善的单体文化设施。该工程已于2010年10月开工建设,计划2012年上半年投入使用。在镇村,投资2000多万元,完成了14个镇街综合文化站建设;投资3000多万元,建成全部555个村级文化大院,实现自然村全覆盖;投资2000多万元,建成473个农家书屋,覆盖率达到80%,形成了区、镇(街)、村比较完善的工作网络。

  在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的情况下,牟平区全力推进队伍建设。本着就地取材的原则,着力培养老百姓自己的本土化文化队伍,用老百姓自己的演出队伍,说唱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在城区,着重抓好海德艺术团、老年合唱团、牟平艺术团等文艺队伍的培养,使他们成为全区文艺演出、文化下乡的排头兵;在镇村,以文化馆下乡辅导培训为抓手,通过上门培训、专题辅导和以奖代补等多种形式,在全区重点筛选培养248家庄户剧团和演出队伍。2010年,区政府拿出专项资金140万元用于庄户剧团的以奖代补,为他们配备服装、乐器、音像器材和书籍,有力地助推了村级文化队伍的建设。

  同时,牟平区强劲开展文化活动。在城区,每年都举办为期3个多月的“激情夏日·欢乐送”“激情假日·大家唱”和“社区票友大赛”等大型广场演出,让城区的夜晚动起来、乐起来;在镇村,利用农闲时节组织举办“庄户剧团进城展演”“农村广场文化擂台赛”等大型群众娱乐活动。2009年,牟平区举办首届庄户剧团进城展演,参演的队伍只有8支。2010年,第二届展演的剧团数量猛增到23支,其受欢迎的程度可见一斑。

  正确认识眼前与长远的关系,以“小地域”构建“大品牌”,为长远发展注入“新活力”。首先是打响“书香牟平”品牌。为此,每月在政府网站上进行图书刊物推荐活动,公布图书馆每月上架新书,并邀请全国知名文化学者来牟进行讲学授课,在全区形成了“人人好读书、人人读好书”的文化氛围。其次是打造城乡文化互动品牌。针对以往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缺平台、缺抓手的现象,在积极开展“送戏下乡”的同时,同步推进“乡戏进城”活动,着力构建“城戏下乡、乡戏进城”的文化品牌,在全区真正形成“城乡互动、同步推进、共同提高”的城乡群众文化活动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