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资源丰富的山东省尊古推新,文化产业发展呈现一派崭新景象。这个经济大省提出,到2015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5000亿元,即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两番。届时,文化产业将成为全省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搞活机制促演艺业繁荣
作为中央最早确定的文化体制改革试点省份之一,山东在国有文艺院团搞活机制、内部创新等方面取得长足进展。
山东是我国杂技艺术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成立于1959年的山东省杂技团,近年来在国内外各种杂技大赛中频频获奖,成为全国仅有的两家获得过3次“金小丑”奖的杂技团之一。
山东共有118家国有文艺院团。经营困难、依赖财政拨款、大多数县级院团没有固定资产积累和艺术再生产投入,是文艺院团普遍的“生存状态”。山东省委宣传部部长孙守刚说,文艺院团改革是现实的要求,但改革不是“卸包袱、推责任”,也不是财政“养得起、养不起”,目的在于激发发展活力,促进演艺业繁荣。
2009年,包括山东省杂技演艺有限公司在内的3家省直文化企业成立,山东省文化厅直属国有文艺演出院团和经营性文化单位体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山东省杂技团改制成的杂技演艺有限公司强调以市场为导向,搞活内部机制,打破延续数十年的大锅饭体制,让演职人员真正实现多劳多得。
在保持高技巧水平的前提下,山东省杂技演艺有限公司对演出艺术风格和内容作了大胆尝试和探索,创造性地把中国传统武术、舞蹈、儒家文化和国外的童话与中国传统的杂技表演完美融合,使演出具有很高的艺术品位和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参与钻圈、蹬人、绳技表演的杂技团演员队队长王森林说,在杂技团的拳头产品《蹬人》节目中,不同角色及负责协助的演员根据每个人的工作量、技术水平按劳取酬,此举激励了一些曾经的“懒汉”开始争着练习高难度动作。
这家公司与世界著名的加拿大太阳马戏团牵手,合作演出大型杂技主题晚会《龙狮》,5年内全球巡演1500多场。目前,该公司成为我国在国外从业人数最多、节目台次最多的杂技团。
目前,山东共有370多家单位完成转企改制,全省出版、发行等领域的转企改制基本完成,文化领域大部门体制和综合执法机构全部建立,院团改革继续加快推进。
超前布局创新鲁剧艺术
新《水浒》日前刚刚在山东卫视开播,就引起一片热议。有评论说,新《水浒》把“写意画”的原著“留白”拍了出来,尽展鲁剧风范。
鲁剧的“走红”在近两年达到了一个高峰。2008年,山东电影电视剧制作中心出品的《闯关东》播出,在全国掀起收视潮,成为7年来最热播的央视“开年大戏”。
在第24届中国电视“金鹰奖”评选中,《闯关东》夺得最佳长篇电视剧、最佳编剧、最佳摄像等7项大奖。有媒体评价《闯关东》是“中国电视‘五十年华诞’中国电视发展里程碑的最佳见证者”。
2008年12月31日,山东影视集团正式挂牌成立,集团以山东影视剧制作中心为核心,整合山东电影制片厂、山东广播电视艺术团、齐鲁电视音像出版社等优质资源集成。山东电影电视剧制作中心主任王汉平说,集团的成立使山东成为重要的电视剧生产销售基地和有影响力的大型骨干影视文化企业集团,有了更加广阔的自我发展空间。
“鲁剧的艺术定位在产品形态上实现了由过去纯粹的审美文化向审美文化与商业消费文化的有机交融,实现了寓教于乐、寓知于乐的转化,打破了长久以来以社会效益为价值主体的‘主旋律文化’和以经济效益为追求目标的‘大众文化’二元对立格局。”王汉平说。
目前,山东影视集团年生产电视剧在300集左右,80%走的都是社会融资途径,融资额度达到50%以上。据悉,今年《知青》、《铁道游击队2》等取材山东、主题重大的新剧即将登场开播。
文化创意航母启碇扬帆
文化因创意才更具有生命力。守着丰厚的传统文化资源,山东文化产业发展与经济位次不匹配的现状显而易见。近年来,山东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幅达20%,去年为1230亿元,占GDP比重仅为3.12%。
在此背景下,新之航传媒集团于今年3月应运而生,成为山东首家广告传媒集团。集团总经理鞠航说,山东的广告营业额在全国位列第六,虽然广告传媒公司很多,但缺少具有一定规模的广告传媒公司。
“中国的广告市场多被外资广告公司占据,如奥美、电通。同时,山东大企业的广告业务半数左右不是交给本省的广告公司做。新之航传媒集团重要的工作,就是把流往省外的业务拉回来。”鞠航说。
令山东广告从业者振奋的是,山东省政府今年2月制定了历史上首个促进广告产业发展的意见。这个意见提出,力争到2015年,全省形成1家年营业额超百亿元、1家超50亿元、6家超10亿元、40家超亿元的广告综合服务和传媒集团,广告经营总额达到3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