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山东泗水启动“儒风孝道之乡”建设活动,通过重点实施“四百双千”工程,全力打造“乡村儒学讲堂”的全方位多领域升级版。(“四百”即以“孝”为主题,举办百场公益演出、百场公益讲座、百场乡村儒学讲堂和百场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双千”即评选表彰“千名孝星”,招募千名志愿者开展“儒风孝道”服务。)“儒风孝道之乡”建设活动在主题上更鲜明,内容上更鲜活,形式上更鲜亮,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主题上更鲜明。济宁市委确立打造道德建设模范区、文明和谐示范区、儒家文化传承区的目标,充分发挥儒家文化发源地优势,努力把孔子故里打造成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首善之区。泗水在全县开展“儒风孝道之乡”活动,围绕“传承美德、践行孝道、构建和谐”主题,打造“乡村儒学讲堂”的全方位多领域升级版,注重宣传教育、示范引领、实践养成相统一,发挥儒孝文化引领风尚、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积极作用,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
形式上更鲜亮。梳理和萃取儒学思想精华,紧紧抓住“孝道”这个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髓、“孝”这个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全面启动打造“儒风孝道之乡”,开展“七彩阳光,和谐美满”活动,把儒学传播由单一的乡村向全社会展开,实现儒学传播的全方位升级。红色活动,在全社会开展“志愿服务传递正能量”,成立县志愿服务协会,发展志愿者1200余人,开展“为老人送温暖”“我为老人献爱心”等志愿服务活动;橙色活动,在党政机关开展“廉洁勤政促创先争优”活动,包括干部职工与父母签订《赡养责任状》,人人建立“孝心档案”等;黄色活动,在企业引导职工“感恩关爱忠诚敢担当”;绿色活动,在学校教育学生“尊师敬老承传统美德”;蓝色活动,在社区引导居民“互帮互助建和谐家园”;青色活动,在农村倡导“邻里和睦育文明乡风”;紫色活动,在家庭倡导“孝老敬亲做厚德人家”,让泗水大地孝意浓浓、孝心涌动、孝行如潮。
内容上更鲜活。“乡村儒学讲堂”重在教化,打造“儒风孝道之乡”注重“学教一体,知行合一”,实施“五环相连,孝心涌动”行动,实现儒学传播的多领域升级。一是开展“学孝”行动。做大做强“乡村儒学讲堂”品牌,以圣水峪镇为试点,示范带动引领全县开展。泗张镇在王家口、马家岭等10个村连片规划建设“儒孝文化”长廊,在王家庄村规划建设“儒孝文化”展馆。开展文明结对共建活动,由53个省市级文明单位结对54个村庄,通过建设高标准“乡村儒学讲堂”、高标准“儒孝文化一条街”,开展“志愿服务传递正能量”“邻里和睦育文明乡风”等活动,打造“儒风孝道之乡”示范村。在机关、学校、企业、社区开展“儒学讲堂”活动,各中小学普遍开展“儒学经典诵读”活动,杏花节千人诵读《弟子规》活动引起良好反响。二是开展“尽孝”行动。以每月的第一个星期日为“全民孝亲日”,子女帮父母做家务,陪父母聊天、参加文体活动,带父母检查身体,请父母吃团圆饭等,通过县内媒体大力宣传,营造良好氛围。三是开展“宣孝”行动。组织编写《儒孝文化知识读本》,成立“儒风孝道”志愿者宣讲团,到各乡镇(街道)、县直部门巡回宣讲,每周六晚上7:30-8:30在县城兴儒公园举办“广场儒学讲堂”,面对面向群众宣讲,心贴心与群众交流。每期广场儒学讲堂,通过泗水电视台、中国泗水网、短信平台、LED屏等形式发布预告。四是开展“寻孝”行动。在全社会开展“寻找最美孝星”“千名孝星”评选等活动,实行“泗水好人”每周评选表彰制度,重阳节表彰“仲子孝亲奖”十大人物。目前,泗水有省道德模范3人、市道德模范8人,中国好人2人,山东好人16人,济宁好人19人。五是开展“展孝”行动。成立“儒风孝道”志愿者文艺演出团,创作散文诗《孝心无价》、故事《百里负米话仲由》《父亲的守护天使——陈长青》,编排山东快书《背公公》、小品《借婆婆》等节目,把身边孝老敬老的好人好事搬上舞台,演绎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加大儒孝文艺作品创作力度,扩大影响力和感染力。
泗水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开设“乡村儒学讲堂”,打造“儒风孝道之乡”的做法,媒体广泛关注,社会反响强烈。省文明办《精神文明建设通讯》刊发《乡村儒学建设调研报告》,《光明日报》头条刊发《尼山脚下讲儒学》,《大众日报》整版刊发《泗水: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打造“儒风孝道之乡”》,两次刊发头版头条,《齐鲁晚报》《农村大众》《济宁日报》《济宁晚报》分别刊发新闻报道,省、市电视台及光明网、大众网等各大网站也都给予全方位、多角度报道。(来源:山东省文化厅)上一篇: 山东济南出台《艺术创作生产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 |
下一篇: 山东济南儿艺将赴国家大剧院演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