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全国联播 > 山东
山东
山东青岛建起全民共建共享普惠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发布时间:2016-08-16 10:11 来源:报送系统 编辑:李庆禹
信息来源:报送系统 2016-08-16

  2016年以来,山东省青岛市着眼基层文化需求,创新供给方式,做精输送渠道,系统优化提升,以街道社区为重点的基层群众性文化供给,逐步构建起全民共建共享的普惠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推动全域文化资源互联互通、共建共享。

  一、优化基层社区供给,推动全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一)新建社区文化馆。在市南区香港中路街道新贵都社区、八大关街道八大关社区、八大峡街道团岛社区建成社区文化馆,与区文化馆实行总分馆统一运行、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总馆制定文化服务标准、安排培训项目、统筹活动开展、下派业务干部和专业辅导老师,社区文化馆推出20余个培训班,涵盖了时装形体、舞蹈、吉他、合唱、朗诵等13个类别的免费开放服务项目,形成总馆辐射、多点成面的基层文化输送网络,目前已培训近万人。

  (二)打造首家社区音乐厅。联合中山路街道办事处在中山路社区打造首家“社区音乐厅”,引入“一天秋”丝竹乐团、蘭草亭琵琶与阮咸艺术工作室和“Infor Music”木管重奏团等专业乐团,每月月末的周六上午定期举办民乐欣赏、艺术特长培养、管弦乐欣赏、戏曲欣赏和声乐欣赏等演出与鉴赏活动,目前已推出四期社区音乐会,深受社区居民喜爱。

  (三)推进社区公益美展。整合专业文博场馆、艺术机构,推出社区公益美展、“指尖的艺术”民间艺术展等主题展览30余场,展出名家画作、木板年画、金属浮雕等500余幅,并邀请名家将鉴赏与培训、体验相结合,吸引5000余人次参与。

  二、培育品牌文化项目,搭建全民参与文化服务网络。 

  (一)推出“啡阅青岛”图书馆项目。将100余家咖啡馆打造成为阅读服务点,新增阅读空间9000余平方米,增加图书阅读量约15万人次;选取四家咖啡馆铺设通借通还服务网络,开创了民营公益图书馆新模式,荣获全省第二届文化创新奖。

  (二)创建“社区公益剧场”项目。投入150万元,积极探索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改革的方式和内容,在20处社区文化广场,推出了专业院团惠民专场演出、“欢起剧社”音乐小品剧晚会、街道品牌文化活动展演、百姓时尚秀和露天优秀电影展映100场文化活动。

  (三)提升“琴岛音乐之声”项目。推出国际大师班、“思乡情”海外优秀音乐学子音乐会、青岛歌舞剧院交响乐团专场音乐会、青岛音乐厅交响乐团音乐季、青岛音乐厅青少年交响乐团成立两周年专场音乐会等活动,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刘扬、单簧管演奏家范磊等音乐大师参与演出,今年以来共推出50余场室内高雅音乐会,参与人数超过万人次。

  三、深挖群众文化内涵,打造地域特色文艺精品力作。 

  (一)挖掘提升传统文化魅力。春节、清明和端午节期间,举办了第二届花样馒头制作大赛、“幸福市南、百鸢争春”清明节系列文化活动、非遗项目展览和体验活动等,通过花样馒头比赛和展示、画风筝和放风筝、“做香包、编彩绳”和“古法造纸、木版年画体验”等形式,让居民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培育“欢起剧社”特色品牌。按照居民群众对文化服务的新需求,创建了“欢起剧社”,创新“脱口秀+音乐小品剧”演出形式,紧扣当前市民关注的信任、爱情、养生等热点话题,深入挖掘青岛本土文化、语言、艺术等元素,创编了《欢起》《海带最快乐》等青岛特色浓郁的歌舞作品,推出原创小品《我结婚吧》《相亲》《不能砍的树》等作品,通过专业创作与民间实践的有机整合,实现文化输送与观众需求之间的有效衔接。

  (三)打造群众原创文艺精品。新成立300余人的文化馆艺术团,同时依托全区260支社区文化队伍,深入挖掘培训群众性歌舞、曲艺等原创性文艺作品百余件。其中,舞蹈《好儿好女好江山》、服饰表演《青岛记忆》参加了青岛市庆祝建党95周年电视晚会录制;广场舞《好儿好女好江山》获青岛市首届广场舞大赛金奖;邀请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梁金华老师创作胶东大鼓《“鸡”不可失》,参加了中国曲艺牡丹江评选,并入围参加中国文艺作品最高奖项“群星奖”评选。(来源:青岛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