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近期,位于山东省临沂市费县的《沂蒙山小调》诞生地迎来大批团队游客。在这里,游客不仅能够了解红色歌曲诞生历史,还能饱览蒙山秀美风光,品尝最地道的沂蒙农家菜。
过去几年,费县依托沂蒙党性教育基地、《沂蒙山小调》诞生地、重走突围路等红色资源,设置“寻访红色印记,传承红色基因”和“重走突围路”两类研学课程,涵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科普教育、国防教育等内容。
地处费县的天蒙景区投资5000万元,开发夜游项目,建设山体激光秀、小调水幕电影、望海楼全息投影等旅游新场景,去年8月至12月累计接待夜间游客1.6万人次,有力带动周边吃住行游购娱联动发展,对蒙山旅游起到明显的拉动作用。
入选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试点单位以来,临沂市坚持问题导向,形成“市级统筹、区域协同、业态融创、成果共享”的发展模式,沂蒙精神得到更好传承,初步达到让红色资源“活”起来、红色旅游火起来、沂蒙乡亲富起来的目标。近年来,临沂市相继制定出台国内首部以红色精神资源保护与传承为主题的地方性法规《临沂市红色文化保护与传承条例》,出台山东省首部促进红色旅游发展的政府规章《临沂市红色旅游促进办法》,出台山东省首个红色旅游地方标准《“亲情沂蒙”旅游服务规范》。同时,临沂市坚持错位发展,按照“战争线”“支前线”“政权线”等进行归类,明确各区域发展方向,比如,蒙阴县突出孟良崮战役场景再现,沂南县侧重拥军支前,费县做活《沂蒙山小调》文章等,各县区由低水平竞争转为互补共赢发展。此外,临沂市还针对红色旅游助力乡村振兴不足、带动就业增收不强的问题,深化“红绿融合”,撬动农村“一二三产”,实现多方受益。比如,当地一体化实施镇村文旅项目建设、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提升,推动景区经营性设施与镇村公益性设施共建共用。目前,片区内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村、全省精品文旅名镇、景区化村庄数量均居山东首位。
如今,临沂市红色旅游影响力持续扩大,吸引更多村民就业创业,蒙阴蜜桃、孙祖小米等一批当地特色产品走红,实现了红色沂蒙山与优质农产品相互赋能、相得益彰。当地还推出“党支部+合作社+企业+村民”“一村带九村”“一区带四员”等措施,涌现出沂南常山庄、沂水桃棵子、蒙阴百花峪等一批红色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典型,实现了企业、村集体、村民共赢的局面。
临沂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二级巡视员钟呈春介绍,通过试点红色旅游融合发展,临沂市有三点体会:一是必须突出主题引领,让游客在旅游体验中传承革命精神;二是务必坚持守正创新,增强市场吸引力;三是坚持主客共享,让红色旅游发展成果惠及老百姓。(徐凌薇)
上一篇: |
下一篇: 黄海之滨的“幸福密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