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的上海青浦崧泽村,一场洋溢着文化气息的2024年全国“四季村晚”冬季示范展示活动在群众的期盼中如约而至。一早,老少观众从四面八方赶来,崧泽乡邻游园会暨民俗文化活动率先登场。
青浦水印版画呈现了江南水乡的灵动韵味;青浦水乡灯彩精致小巧;海棠糕、汤炒、阿婆茶……“舌尖上的青浦”满足着大家的味蕾;另有剪纸、春联书写等互动体验活动招揽着往来民众。游园会中央摆起了小舞台,群文团队载歌载舞,好不热闹。此时此地,年味儿渐浓。
崧泽村不仅是“上海第一人”“上海第一村”“上海第一房”“上海第一稻”“上海第一井”的发现地,还是崧泽文化的发源地。当天活动以“大地欢歌上海第一村”为主题,通过“文艺演出+民俗文化活动展示+乡邻小舞台”的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青浦乡村的独特魅力与乡村振兴的丰硕成果。
“村晚”演出现场,一张张圆桌早已摆满花生、糖果等,工作人员招呼大家坐下。舞台后方,灯光师做着最后的效果调试,吸引了不少人观望。灯光亮起,照在主持人的脸上,以“吸睛、动情、奋进”为情感线索的“村晚”正式启幕。一群小朋友手持稻穗道具,用舞蹈展现崧泽人播种、收获等农耕生活场景。
“乡下老家,在水一方,十里春风裁出幸福好模样。”歌曲《乡下老家》让观众欣赏到民歌的风采;舞蹈《编出幸福路》以青浦非物质文化遗产茭白叶编结制作技艺为灵感,通过茭白叶编结劳作过程中结、辫、捻、搓、掐、拧、举、盘等编织技艺提炼舞蹈动作语汇,使其充满劳动之美……观众席上,一位阿婆剥着花生,一边吃一边笑着说:“文艺节目是生活的写照,看着家乡越来越美好,我们很感动。”
越剧《月光如水琴悠悠》、沪剧《人盼成双月盼圆》戏曲联唱将青浦的江南水乡之美融进吴侬软语中。戏曲联唱由杨婷娜艺术工作室、上海朱俭文化艺术工作室和“沪剧达人秀”获奖选手共同呈现。不少登上舞台的演员是知名沪剧演员朱俭和青浦文化馆深度合作推出的沪剧达人秀活动中选拔出的优秀本土沪剧演员。一爷叔低语感慨,青浦多年来吸引了一大批文化名家落户,给大家带来丰富多元的文化活动。他说:“这些工作室来了之后,艺术家也发挥其在特色文化培育、辅导培养艺术爱好者等领域的引领作用,让更多的素人走上舞台。”
热在乡村,乐在群众。欢快的街舞《向快乐出发》以斗舞的形式,充分激发群众文化团队潜力,村民再一次成为当晚的主角。作为青浦民众最为熟悉的乡音——田山歌,也在此次“村晚”的舞台上唱响。青浦、江苏苏州吴江区、浙江嘉善三地联袂带来独具江南风情的《民歌联唱》。同样的水乡风韵、相通的吴侬软语,让观众深切感受着“最江南”的独特韵味。
跟随着节目,观众走过风景清丽的青浦水乡,感受着这里的淳朴民风,一场“村晚”绘就了众多人心中的“诗和远方”。(黄艺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