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引领群众文化活动向品牌化发展。清徐县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群众文化基础好的县,醋文化、贯中文化、葡萄文化、晋商文化深受广大群众喜爱,拥有4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0多种民间艺术形式。清徐县充分挖掘和利用地方特色文化资源,连续举办了中国清徐架火节、中国清徐醋文化节、葡萄采摘月等群众文化活动,并努力使群众文化活动特色化、规模化、品牌化,先后举办了“文明之春”、“梗阳之春”、“醋都情韵”等大型民间文艺汇演,以及架火晚会、醋都庙会、大型灯展、书画摄影展等系列活动,每年活动观众人数达到30多万。连续举办了十几届的葡萄采摘月活动,不仅丰富了城乡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还直接带动了全县观光旅游业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紧贴群众开展文化惠民活动。一是政府牵头举办示范性大型文化活动,带动城乡基层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清徐县连续14年举办广场消夏晚会,消夏晚会把文艺活动和宣传党的中心工作、宣传廉政、宣传新农村新气象以及弘扬文明之风有机结合起来,表演节目形式多样、丰富多彩,有专业团体的演员登台献艺,也有群众自编自演、自娱自乐的节目,每年的消夏晚会持续时间长达一个多月,登台表演的群众超过600人,观众人数达20万人次。县城的消夏晚会活动,带动了各乡镇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
二是坚持开展“文化三下乡”活动,将文化惠民工程落在实处。近年来,清徐县委、县政府为了满足广大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广泛开展了“文化三下乡”活动。县财政先后投入资金500万元,为乡镇和村级文化活动场所配备了电脑、活动器材、图书柜及阅览桌椅、图书等。结合新农村建设、城乡清洁工程等中心工作,先后创作了反映新农村建设的歌曲、舞蹈、相声、小品、快板等20多个节目在全县10个乡镇进行巡回演出。利用节假日、庙会活动,由县政府出资,组织民营剧团为群众演出。2007年以来,为全县农村图书室送书98690册,建成农家书屋42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点160个,每年为农村群众放映各类农业实用型、科技普及型、知识教育型影片2400场,送戏下乡每年达到800多场。
引导广大群众自办文化。目前,清徐县有农村具有规模秧歌队43支,票儿班35个,锣鼓队85支,背铁棍表演队175支,旱船表演队65支,八音会8个,现有各类群众活动协会22个,参与人数8980人。为了发挥这些文艺团队的作用,让广大群众成为文化活动的主体和受益者,他们通过加强引导,城乡统筹,使更多的群众参与到活动中来。
在党委和政府的引导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到支持群众文化活动的行列中来。“紫林杯”象棋赛、“同利杯”乒乓球赛、“琦锋之夜”消夏晚会等等,都得到了企业的大力支持。更有一批群众走上了自办文化的道路,例如,清徐县新庄村韩永胜自建了“民居砖雕传习所”,民间艺人庞春柱自建了“徐沟背铁棍艺术团”,西关村成立了女子军乐队,民间工艺大师杨宗新常年致力于民间文化的挖掘研究和传播。
强化群众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清徐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对群众文化工作成绩突出的协会和乡村进行以奖代补,仅2010年全县用于农村群众文化的补助资金就达360万元,用于协会办文化的补助资金达28万元,极大地带动了全县农村群众文化的繁荣。
为了更好地提高群众文化活动的水平,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清徐县进一步加强文化队伍建设,除组织有关人员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类培训外,每年均对乡镇及农村文化指导员和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培训,内容涵盖舞蹈、摄影、书画、图书管理、资源共享设备使用及管理、如何更好地组织群众性文化活动等。
上一篇: 山西省11市农民将比拼才艺 |
下一篇: 山西省启动“三下乡”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