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让各族群众 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3月6日是个星期日,到自治区图书馆看书的人比平时多一些。笔者一进门就看见了悬挂在显眼处的图书馆服务宗旨——“读者至上,服务第一”。同样醒目地挂着的是该图书馆《有偿服务收费项目和标准》,包括资料查询费、复制费、文献拍照费,讲座、培训费等等。其中办证费用是月证10元、季证20元,每日则是1元;查询过期期刊、过期报纸合订本一册2元至10元不等,查询地方文献3元至5元不等。
“现在有人要办年证都不知道该怎么办好,因为图书馆的这些收费项目马上就要免费了。其实我们图书馆在这些收费项目上得到的收入并不多,最少的时候一天只有几十元,最多的时候也只是几千元。这里面主要是办证的费用,收查资料的人不多,所以这方面的收入就很少。”图书馆工作人员介绍说。
正在办证的读者王蔷告诉笔者,她从报纸上得知图书馆马上就要免费开放了,“这对群众来说是一件好事”。
此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书馆馆长陈建平正在忙着做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的预案。“免费开放是好事,不但群众盼,图书馆人也盼了几十年。”陈建平开门见山地说:“政府用纳税人的钱购买公共文化产品,并无偿提供给公众,使公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了保障。这几年我们馆也朝着免费开放的方向努力,实现免费开放是水到渠成的事。”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都是政府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是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场所。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对于新疆这样的西部地区的公共文化事业来说意义更重大。伴随着新疆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民生的极大改善,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将更加突出。让各族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不断提高优秀文化产品的供给服务能力,保障各族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是“文化惠民也是重要民生”这一理念的体现。
免费开放几多欢喜几多忧
笔者在自治区图书馆各处转了转,见汉文报刊部坐了十几个读者,各个穿着棉衣,给人很冷的感觉,其中老年人居多。一个正在看《新疆日报》漫画版的读者说,他花了一元钱进来看书,但觉得有些杂志更新比较慢;图书馆的自习室使用率也不高,只有两三个忙着写论文的大学生;少数民族文献部的报纸挺多,少数民族语言类的报纸就有41种、杂志100多种、图书1万多册,虽然一天只要1元钱,但却只有一位读者在看书。“不是钱的问题,有时候看到老人和孩子大老远地坐着公交车来,我们也不向他们收费。我在图书馆工作3年了,来这儿看书的人最多的时候不超过20个。”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说。
为什么去图书馆的人这么少?有读者表示,有了互联网,去图书馆不再是人们业余文化生活的最佳选择。图书馆许多传统服务如图书借阅、资料查询、名家讲座等,现在只要在电脑上用鼠标点点,几秒钟这些信息和内容就都可以得到,而且是免费的。收费并不是阻碍群众走进图书馆的唯一原因,也包括图书馆里一些“过时”的服务,一些现代图书馆应有的特色服务项目目前还没有完善起来。
陈建平馆长也有自己的苦水:“客观条件限制了我们的服务水平,基础设施条件差是制约图书馆发展的瓶颈之一。”陈建平馆长算了一笔账:“我们的经营性收入最好的时候每年也就20万元左右,图书馆正常运转主要靠财政支持。群众反映说我们图书馆冬天冷、夏天热,在基础设施上存在很多问题。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就要求政府一次性投入资金来改善这些条件,为读者提供一个温馨的阅读环境。而且我们图书馆面积接近2.5万平方米,有100多万册藏书,按照规定应该有100多个编制,可是现在馆里只有七八十人。我们担心免费大门打开后,前几个月的读者数量会出现‘井喷式’的状况,读者来到图书馆,这里接待读者的工作人员却不够。打开门很容易,人进来了,服务也要满足群众的需求才是根本。”
上一篇: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领导在调研时强调增强文化产品供给服务能力 |
下一篇: 《你好,阿凡提》展示新疆民族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