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全国联播 > 新疆
新疆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扎实推进文化精准扶贫工作
发布时间:2016-04-27 10:31 来源:报送系统 编辑:李庆禹
信息来源:报送系统 2016-04-27

  按照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决策部署,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以下简称“新疆文化厅”)高度重视,精心谋划,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将文化精准扶贫与“去极端化”、民族团结进步等重点工作紧密结合,充分发挥文化工作优势,扎实推进文化精准扶贫工作。

  一是深入基层调研,确保文化精准扶贫“接地气”。去年以来,结合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自治区文化厅主要领导带领相关处室赴昌吉、哈密、克拉玛依、喀什、和田等五个地州市,对全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实地察看了7个县级图书馆、7个县级文化馆、5个博物馆、4个街道社区文化中心、1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6个社区文化室、15个行政村文化室建设情况;听取了5个地(州、市)文化部门近四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汇报;召开了5个由基层文化者参加的座谈会,摸清了全疆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群众文化、人才队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为因地制宜采取精准措施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为开展文化精准扶贫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深入基层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自治区文化厅脱贫攻坚实施方案》《文化厅落实自治区南疆工作实施方案》《文化厅落实自治区和田工作实施方案》,为扎实开展文化精准扶贫明确了方向,提供了保障。

  二是以文化阵地、文化资源建设为重点,实施一批文化惠民扶贫项目,确保文化精准扶贫“见实效”。扎实推进克拉玛依市、昌吉州“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试点工作,将试点工作融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融入当地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之中。昌吉州制定了《昌吉州行政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标准》《昌吉州基层文化带头人扶持奖励办法》,为整合基层文化资源,发挥基层文化公共设施整体效应奠定基础。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各街道(乡镇)纷纷组建统筹协调机构、建立服务标准,引导社区(村)整合资金和基层文体设施,结合各街道实际探索整合办法和措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资源建设、边疆万里数字长廊试点建设项目顺利推进。完成了2016年中央补助地方共享工程资源建设项目和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专项资金申报工作,制定了2015年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资源联建项目建设方案,完成了共享工程3个特色资源库以及1380小时少数民族语言译制资源审核工作。积极配合文化部做好南疆三地州行政村文化活动设备配置捐助工作,对南疆三地州村级文化室建成使用、设备家底以及基层设备需求进行了摸底调研,以“统一资金管理、配发实物为主、体现中央关怀”为原则,确定了择优选点、针对性配置设备,重点强化、示范带动的配置方案,实现捐助资金效益最大化。目前,设备配置参数已论证确定,进入政府采购阶段。

  三是“四个一批”送去“精神食粮”,解决好基层群众富脑袋的问题。今年以来,自治区文化厅组织7个自治区级文艺院团聚焦南疆这一棋眼,持续深入开展“四个一批”文化惠民活动,把更多弘扬爱国主义、反映民族团结进步、新疆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的文艺作品推送到基层各族群众身边,将正信扶智、励志贯穿文化宣传工作全过程,切实满足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解决好基层群众富脑袋的问题。新疆艺术剧院杂技团赴和田地区墨玉县、策勒县、皮山县开展惠民演出108场次,观众达21.6万人次;在演出间隙开展“去极端化”宣讲60余场次,受益群众达10万余人次。管弦乐团赴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乌什县为各族干部群众、部队官兵开展慰问演出3场,观众人数近5000人次,让各族群众近距离充分领略到了交响艺术的魅力。话剧团在和田地区和田县、洛浦县、阿克苏地区阿克苏市、沙雅县等地演出20场次,为更大程度地推进当地双语教育及“去极端化”宣传教育做出了积极贡献。新疆艺术剧院歌舞团、歌剧团、民族乐团、木卡姆艺术团也将于近期赴南疆基层乡村开展文化惠民演出,形成丰富满足各族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对冲宗教极端思想渗透蔓延的强大势场。新疆艺术研究所组织乌鲁木齐市3名非遗传承人和库车县28名民间艺人,赴阿瓦提县英艾日克乡12个村开展流动非遗展示、展演活动,丰富了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活跃了基层文化氛围。自治区图书馆赴阿瓦提县开展了“书香乡村万里行”活动,举办了“民族团结始于心·书香万里始于行”双语诗文朗诵会,向村民们捐赠图书和儿童学习用品,极大地丰富活跃了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四是非遗传承人群培训,实现保护传承与脱贫致富“双赢”。根据《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2016-2020)》,在文化部大力支持下,自治区文化厅委托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分别于今年3月开展了为期1个月的毡绣和刺绣非遗传承人群普及培训班,共有来自阿勒泰地区、巴州的100名非遗传承人参加培训,极大地提升了非遗传承人群的艺术素养和创新能力,提高了传统工艺设计、制作及衍生品开发水平,促进了传统工艺振兴和基层群众就业增收致富。今年这两所高校还将分别承办四期新疆非遗传承人群培训班。在“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框架下,今年3月,“雅昌文化集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驻新疆哈密市传统工艺工作站”在哈密市成立。在两年内,该工作站每年将为当地群众提供3至4期异地培训,解决工作站与合作社、企业等开展合作过程中的培训需求,为哈密非遗品牌及当地传统工艺品提供展示推广平台。该工作站已于3月底投入运行,目前已进入维吾尔族刺绣产品研发和商标注册等环节。同时,自治区文化厅支持开展的木垒哈萨克族刺绣生产性保护实验已完成原材料分析试验,进入原材料订购阶段,4月中旬将完成900公斤色毛订购工作,为当地群众打开脱贫增收致富的大门。

  五是“访惠聚”突出精准扶贫,助力基层乡村两个“摘帽”。文化厅住阿瓦提县英艾日克乡六个工作组将精准扶贫作为“访惠聚”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按照“联乡包村入户”工作要求,以“扶贫先扶志,扶贫先扶智”为目标,分批分次对贫困户进行了入户走访。截至3月底,六个工作组结对帮扶困难户14户15人,帮助困难家庭20户21人。住帕万拉村工作组启动了“乡村技能培训季”,联系新疆农业大学、塔里木大学农林专家开展果树园艺、核桃种植等职业技术培训,改变村民传统种植观念,为村民脱贫致富奠定基础。住夏库尔村工作组开展了“古丽行动”,邀请文化企业为该村妇女传授维吾尔刺绣技艺和手工编织技术,发展订单生产。目前已培训妇女365人次,与企业达成2000个绣片购买合同和一批编织订单。住拉特勒克村工作组联合村委会协调温宿县巨父职业培训学校对该村45位村民进行了果树园艺培训,帮助他们掌握果树梳枝、修剪、嫁接、施肥等技能。住也克力村工作组邀请阿瓦提县妇女“草根”宣讲员开展“女人如何创业致富”“党的好政策改善了村民的生活面貌”等主题宣讲,受益群众达2000余人次。(来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