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甜蜜叫哈密”“哈密,许你一生甜蜜”“豫见哈密·共享甜蜜”……9月的哈密市街头和景区(点),处处可见带“甜蜜”字样的标语。9月11日至12日,记者跟随由中央宣传部会同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组织的“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大型集中采访活动走进哈密市,身临其境感受哈密市文旅带来的“甜蜜”。
废旧厂房变身文创园
在哈密市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简称“文创园”),参观者可以在大屏幕上“聆听哈密瓜”了解不同产地、通过“众里寻瓜千百度”平台搜索哈密瓜十大优质示范产区介绍、通过视频了解哈密品牌故事……
据介绍,文创园前身为工业纯碱车间,2019年10月经改造转型为文创园,现拥有哈密瓜产业链平台、奇石博物馆、火车主题公园等设施,可举办哈密瓜节主会场活动等,更可接待各类游客参观体验。
在哈密瓜鲜果产业链平台服务中心体验区,市民郭宏领着孙女参加烘焙区的活动:烘焙指导员指导孩子将哈密瓜汁倒入面粉,再加入酵母、食盐等,用筷子搅拌后揉成面团……“孙女4岁半了,让她自己动手体验烘焙,争取做出好吃的面包,带回去给她爸妈尝尝。”郭宏说。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服务中心今年除了接待本地亲子游、研学游之外,还接待了许多来自其他省区市的研学游客,尤其是暑期,天天都有研学旅游团。孩子们在这里制作哈密瓜味的面包、饮品,还可以购买哈密瓜系列文创礼品,如哈密宝宝、冰箱贴、钥匙扣、徽章等。
此外,文创园还利用老纯碱厂自有铁路打造了“哈密站”老火车站,吸引不少旅游团队前来打卡。之后,游客便可进入一旁的奇石博物馆、非遗文创产品区、哈密美食品尝区参观体验。如今,占地1043亩的文创园正成为集工业、体育、旅游等特色于一体的休闲园区。
让“左公文化”成为哈密名片
在哈密市左公文化苑东侧的哈密河畔,种植着一排排柳树,主干枝条弯弯曲曲,当地市民称之为“左公柳”,其中218棵自1995年起就实施了挂牌保护。
哈密左宗棠文化研究院副秘书长、哈密市左宗棠文化研究馆副馆长王昊鹏介绍,左公文化苑由河南投入援疆资金3600多万元建造,自2021年向公众免费开放以来,至今已接待游客45万人次。今年6月,在宗棠路和哈密河交叉的西北侧又打造了左宗棠凤凰台历史文化公园,引入文创、非遗、娱乐等业态,目前游客接待量也已达数万人次。
记者在文化苑里遇到了前来参观的哈密市第一小学的22名学生。“我非常敬佩左宗棠爷爷,他驻守哈密为老百姓做了很多事。我们要像他一样保持一颗坚毅的心,学好文化知识,为祖国和家乡作贡献。”五年级学生秦芝媛说。
哈密市第一小学党支部书记张建军介绍,该校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开发了校本课程教案,每周五组织学生到左公文化苑参观,让学生了解左宗棠在哈密兴修水利、屯田修路、储粮运粮等事迹,希望以左公精神激励孩子们努力学习。
来哈密感受“甜蜜”之旅
采访期间,记者在住地酒店遇到了乘坐“熊猫专列·安逸号”大美新疆全景游专列来到这里的游客。这趟列车的310名游客来自全国各地,当天,他们在哈密市大海道景区、哈密木卡姆传承保护中心、回王府完成了最后一天的游玩行程。“在哈密吃到了最甜的哈密瓜,喝到了哈密瓜奶茶。新疆真不愧是瓜果之乡,哈密瓜名不虚传。”福建游客黄先生说。
该专列总领队张国宁说:“这趟行程游览了阿勒泰、伊犁、喀什等地,哈密是新疆的第六站。截至目前,这是我第7次带领专列游客在哈密市旅游,后面还有两趟专列到新疆,游客也将到哈密来。”
哈密市大海道景区总经理李荣辉告诉记者,景区今年举办了2025中国大海道(国际)摩托车越野赛等一系列活动,1月至8月已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8%。
专列游客所到的哈密木卡姆传承保护中心,推出了哈密木卡姆、赛乃姆等演出。“1月至8月,中心已接待游客39.82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39.92%,专列游客占比较大,旅行社组织的旅游团比重加大。”该中心负责人葛玉敏说。
哈密市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哈密市围绕“甜蜜之旅”推出了一系列旅游精品线路,兵地联合推出一系列研学旅游线路,连续多年举办哈密瓜文化旅游节,联合援疆省市及各客源地推出一系列“引客入哈”文旅政策,为的就是让更多游客到哈密来感受“在新疆,‘有一种甜蜜叫哈密’”。(王思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