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全国联播 > 西藏
西藏
西藏振兴传统工艺生产性示范基地建设成效显著
发布时间:2016-05-27 09:35 来源:报送系统 编辑:李庆禹
信息来源:报送系统 2016-05-27

  近年来,西藏充分利用资源优势,依托已命名的国家级和自治区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及各类传习基地,采取基地+传承人+学徒的方式,鼓励各级传承人以基地为阵地,积极开展振兴传统工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抢救创收双丰收。拉萨市城关区古艺建筑美术公司是文化部命名的国家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承担着1项国家级和4项自治区级非遗项目的保护职责。该公司利用公司人才优势,开展了藏传矿植物颜料制作工艺的抢救性工作,历经3年,通过走访老艺人、搜集资料、挖掘工艺等大量工作,濒临灭绝的5-6种传统颜料制作技艺得以传承,创新研制出20余种矿植物颜料,培养学徒10余名,从业人员人均月工资3500元,人均年收入达4.2万元。据统计,该基地年收入已达990万元,其中矿植物颜料销售额达25万元。日喀则扎西吉彩金银铜器厂传习基地传承人培养学徒5名,出师后在该基地工作,人均月工资达5000-5500元。山南敏珠林寺充分调动藏香保护示范基地传承人的积极性,培养学徒60人,在秉持传统藏香制作技艺的基础上,不断顺应市场需求,在包装及产品品种多样性上下功夫,2015年年收入达800余万元,带动周边65位村民实现就业,人均月工资达2300元,户均年增收近3万元。 

  拓展领域有载体。西藏将总结推广示范基地的成功经验,做好非遗项目传习基地命名工作,鼓励各级代表性传承人以基地为平台开展传习活动,积极依托中国传承人群研培计划,侧重对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类非遗传承人群提供学习提升的机会,让非遗的传承成为人群的传承,努力提高传统工艺项目的设计、制作及衍生品开发能力,让非遗活在当下,融入生活,努力提高西藏特色传统工艺在扶贫帮困及促进就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来源:西藏自治区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