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全国联播 > 西藏
西藏
西藏自治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健全
发布时间:2016-05-30 15:03 来源:报送系统 编辑:李庆禹
信息来源:报送系统 2016-05-30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基础和主要实现方式,近年来,西藏自治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健全,人民群众文化需求日益得到满足,公共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 

  强化政策,提升公共文化建设保障水平。2011年以来,自治区先后出台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西藏自治区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的实施意见》和《西藏自治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2015-2020年》等加强公共文化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政策措施,成立了自治区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20个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西藏自治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小组。“十二五”期间,国家和自治区对西藏图书馆、群艺馆、博物馆、乡镇文化站等重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项目投入达13亿余元,每年安排的免费开放、资源建设、设备配备等专项资金超过1亿元。 

  完善阵地,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覆盖水平。大力实施各级图书馆、群艺馆、博物馆、乡镇综合文化站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不断完善公共文化设施服务网络,为人民群众参与文化建设、享受文化建设成果、促进优秀公共文化资源的广泛传播提供了有力的设施条件。2015年底,西藏实现地市有图书馆、群艺馆和博物馆,县县有综合文化活动中心,乡乡有综合文化站,53%的县民间艺术团有排练场所的目标,公共文化设施总量比“十一五”时期增加593个,基本形成区地县乡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积极推进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建设,建成了共享工程自治区分中心1座,地市支中心4座,县支中心74座,乡镇基层服务点692个,村基层服务点5300余个。 

  丰富产品,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水平。加大对优秀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和供给工作的支持,大力推进舞台艺术、图书报刊等优秀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为人民群众提供了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产品,有效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以每年创作推出至少1台精品剧目为目标,催生出了大型民族歌舞《魅力西藏》、新编藏戏《金色家园》,话剧《解放,解放!》等一批思想深刻、艺术精湛、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制作了《天上西藏》《西藏传统儿歌》等优秀剧节目光盘80多万张,免费发放到基层单位和群众。2015年,县民间艺术团创作推出文艺节目996个创下历史新高。全区乡村文艺演出队每年开展文艺演出8400余场。 

  突出服务,提升公共文化吸引水平。2012年,西藏公共文化设施全面实现免费开放以来,国家和自治区每年安排免费开放资金3000余万元,各级各类公共文化设施的服务数量、质量逐年显著提升,公共文化建设实现质的跨越,从2015年全区各级公共文化设施开展免费开放活动2.2835万次,受益群众达到450余万人次,有效满足了人民群众就近便捷地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形成了自治区图书馆的“阿佳讲故事”、自治区群艺馆的“指尖神韵唐卡系列展”等一大批免费开放品牌活动和“3.28群众文艺汇演”等群众文化品牌活动,公共文化设施的使用率得到了有效提高。全区民间艺术团年下乡演出场次突破4900场,基本形成了“鼓励基层群众进城演出,支持专业文艺团体下乡演出”的文艺演出机制。全区已经形成了拉萨雪顿节、日喀则珠峰文化艺术节等群众性、常态化特色文化活动90余个。命名“西藏自治区民间文化艺术之乡”65个。在第十六届“群星奖”决赛中,西藏5个群众文艺作品和4个项目获得“群星奖”。自治区图书馆完成了《八大藏戏》《民间舞蹈》《格萨尔》等多媒体资源库建设项目,启动了《藏医药文化》《藏族唐卡》《藏族铸造技艺》等特色数字文化资源建设项目,累计完成2000小时优秀资源的藏语翻译工作。同时加大古籍普查力度,已完成5地市古籍普查工作,启动了日喀则市、昌都市和布达拉宫等6个重点单位古籍普查工作。 

  加强示范,提升公共文化建设影响水平。林芝市成功创建第一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西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基本典型和示范。山南市被列入第二批示范区创建城市,目前已经基本完成各项创建任务。拉萨市列入第三批示范区创建城市,已经正式启动创建工作。同时,山南市的“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昌都市的“公共图书馆服务拓展和创新”、日喀则市江孜县的“群众自办文艺团队建设机制”、那曲地区班戈县“乡音乡情—牧区流动文化服务机制”、阿里地区噶尔县“县级民间艺术团建设机制”分别列入第一、二、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创建内容。先后在林芝和山南召开了全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场会,推广了公共文化服务典型经验和做法。2015年,山南市被列入国家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试点单位,目前该市已完成20个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试点工作和485个村级共享工程服务点建设,完成所有县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和乡镇文化站的标准化建设,县乡村文化设施功能有效完善、服务能力显著提高,管理使用成效明显。当前,西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了从城镇向乡村的空间转移,实现了从设施到服务的内容转变,公共文化服务实现了从量到质的显著跨越,西藏也正在由文化资源大区向文化发展强区转变。 

  优化队伍,提升公共文化建设服务水平。全区县级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共有专职人员256名(平均每县3.5人),乡镇文化站专职人员2788人(平均每乡4人)。扶持成立了74个县民间艺术团,演员1622人,实现了县县有民间艺术团目标。全区现有乡村业余文艺演出队2400支、民间藏戏队140支,业余演员人数近4万人。落实“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投入选派和培养经费3000余万元,重点用于基层公共文化队伍培训工作,基本完成了对全区公共文化队伍的轮训工作,大幅提高了队伍整体素质。(来源:西藏自治区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