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6月29日至30日,西藏自治区文化厅党组副书记、厅长岗青率调研组一行赴山南市乃东、贡嘎、扎囊、错那、隆子五县区开展文化调研工作,并与山南市党政班子和文化系统干部职工进行了座谈。
调研组先后前往贡嘎县杰德秀镇格桑围裙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扎囊虱雕加工厂、昌珠镇商业广场、隆子县综合文化活动中心、日当镇、勒乡综合文化站、门巴阿吉拉姆传习所、张国华指挥部旧址以及市图书馆、雅砻剧院、市群艺馆等地进行实地考察,调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公共文化服务管理和利用、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和前景等内容。
在与山南市党政班子和文化系统干部职工座谈时,岗青指出,山南文化底蕴深厚,文化基础好,近年来山南党政班子高度重视文化工作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就下一步文化工作,他强调:
一要提高认识,抢抓机遇。要牢牢把握文化工作导向和政治方向,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要从巩固党在西藏的执政地位、维护民族团结、国家安全和增进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认同的政治高度,从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局高度,充分认识文化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要把文化和旅游紧密结合起来,既丰富旅游的内涵,又传播优秀民族文化。要深入贯彻落实区党委、政府关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精神,抓住对口援藏、文化精准扶贫和拉萨山南一体化的发展机遇,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敢于担当,全力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二要创新理念,突出实效。要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内化为文化建设的新思路,在创新发展中激发文化创新活力,在协调发展中推动文化均衡发展,在绿色发展中发挥文化重要作用,在开放发展中提高文化竞争力和影响力,在共享发展中实现文化成果人民共享。要充分发挥非遗传承人的主体作用,积极引导懂管理、善经营的专业人才参与到非遗产品设计、生产和销售工作中。要处理好非遗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的关系,一方面要重视非遗项目本身的保护性生产另一方面要做好非遗产品的创新性生产,科学规划,创新思维,找准结合点,推动双赢。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市场力量和“互联网+”新业态,积极开展“互联网+传统工艺”的研究与探索,做好文化产品的包装、设计工作,引导推广传统工艺产品的个性化定制等消费模式。市县乡党政领导要予以支持,加强引导,形成规模,树立品牌,实现非遗产品与旅游文化市场的深度融合,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要根据区党委、政府关于拉萨、山南一体化发展的总体部署,整合文化资源,创新示范,战略引领,在打造文化产品时要突出特、精、尖,避免同质化竞争。
三要紧贴中心,服务发展。要发挥文化工作在扶贫攻坚中的特殊作用,既要扶“质”,也要扶“智”。要充分利用贫困乡村现有文化资源,加大资金、技术支持,提高就业技能,强化政策引导,让广大农牧民群众有效利用非遗等文化资源,依靠智慧、勤劳、技艺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着力推动文化惠民项目向重点贫困区域和贫困人口相对集中县(区)倾斜,积极实施搬迁集中安置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项目,加大面向贫困人群的文艺节目、图书音像、数字资源等优秀文化产品供给力度,切实做好文化精准扶贫这篇文章。要找准文化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充分依托民族传统文化,扶持发展唐卡绘制、手工艺品生产、文艺演出等特色文化产业,把着力点和着眼点放在群众增收致富上。
四要加强管理,盘活资源。要着力提高文化设施利用率、群众参与率和群众满意率,进一步规范县乡镇文化设施的职能和职责定位,盘活基层公共文化资源,下大力气加强公共文化设施的管理和使用。充分利用免费开放文化设施,充分发挥好文化设施图书阅览、电子阅览、辅导培训、娱乐健身等多重功能,切实把公共文化设施建成干部群众愿意去、经常去的精神文化乐园,积极探索符合国家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求并具有山南特色的公共文化管理服务模式。要充分利用现有文化资源,积极培育文化产业,抢抓拉萨山南一体化发展机遇,打造彰显本地特色的文化集群,形成完整产业链条,努力打造高原文化新高地。
五要加强培训,提升素质。要注重顶层设计,尊重文化艺术人才,用好用足自治区出台的关于艺术表演人才的培养和招录有关政策,加强人才培养,狠抓队伍建设。要重视传帮带工作,做好专业人才和管理人员的培养教育规划,充分利用文化部、援藏省市、文化厅和市县文化人才各类培训平台,切实提高他们的业务知识和服务群众能力。要认真组织、严格选派参训人员,加强对参训人员的管理和考核,要树立参训就是工作的思想认识,切实提高参训人员学习意识。要通过系统培训,全面提升文化艺术人才的能力和素质,努力建设一批有文化、善管理、懂技术、能创新的优秀文化队伍,带动基层文化事业发展,为建设文化强区提供人才保障。(来源:西藏自治区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