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由西藏自治区文化厅主办,西藏大学艺术学院承办的西藏第二期唐卡传承人群普及培训班在西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开班。文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治中,西藏大学副校长李俊杰出席开班仪式并讲话,西藏大学艺术学院党委书记魏军主持开班仪式,文化厅非遗处、西藏大学艺术学院相关人员以及参训学员共40余人参加了开班仪式。
此次培训班旨在提高唐卡传承人群的学习能力及传承水平,提升西藏唐卡艺术品质,促进传统工艺更加广泛地走向现代大众生活,深度融入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最终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本次培训班学员共计34人,皆由西藏各地(市)文化部门推荐,所有学员都是具有一定唐卡技艺基础的学徒或从业者,其中不乏大师级别唐卡画师。
开班仪式上,张治中首先代表文化厅对参训学员表示热烈欢迎,同时对西藏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和唐卡发展情况作了简单介绍,并要求各位学员要珍惜机会、认真学习、提高自己,端正学习态度、坚持学用结合、遵守学习纪律,服从学校管理。西藏大学副校长李俊杰在讲话中表示要积极配合并做好此次培训,给学员营造更好的学习氛围,拓宽知识面,使学员得到更好的交流,以激发学员的创新意识、提高学员的理论水平、做好唐卡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针对西藏部分唐卡从业人员的综合文化修养、设计创新能力不足,行业发展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亟待提升等突出问题,本次培训的课程设置继续坚持问题导向、作品导向,坚持模块教学、案例分析,并把课程由原来的专业理论、专业技能、交流研讨、专题讲座四个模块,调整为理论讲解、造型训练、交流研讨、专题讲座、观摩考察五个模块,总课时量为176学时。在理论讲解模块中安排了藏族美术史略、宗教艺术常识、西藏当代艺术等课程;在交流研讨模块中安排考察具有一定规模的传统艺术传习基地,并观摩以博物馆、布达拉宫和罗布林卡为主的拉萨周边历史文化;在专题讲座模块中安排了丹巴绕旦、阿旺晋美、罗布斯达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讲堂和名家讲堂两项内容。
按照文化部、教育部的统一部署,自治区文化厅对实施非遗传承人群培训工作高度重视,将其列入2016年重点工作,进行重点研究、重点部署、重点督导。西藏大学作为承办单位,克服了自身教学研究任务十分繁重等诸多困难,认真总结第一期的经验,在课程设置、招生对象、师资准备、学员管理、食宿保障等各方面做了精心策划、周密组织,确保了本次培训班顺利举办。(来源:西藏自治区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