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高传承人群的传承能力和水平,强化传承人群责任和义务,提升非遗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切实推动那曲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科学化、规范化,12月2日至5日,西藏那曲地区举办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培训班,共60名学员参加培训。
高度重视,突出导向。在西藏自治区文化厅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那曲地区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培训班在那曲成功举办,此次培训班突出问题导向,直面理论研究和工作实践中的短板,结合藏北非遗实际,深入分析,查找不足,不回避问题,认真梳理、科学谋划,查找了那曲非遗传承和保护制约瓶颈,明确了今后那曲非遗工作努力方向。
内容丰富,突出特色。培训中,那曲重视各个教学环节,精心安排,突出理论和现场观摩教学环节,邀请自治区非遗保护中心、自治区图书馆以及其他相关专业人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非遗相关政策,增强了传承人群责任心和使命感。发放了双语版《西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试行)》,同时针对基层非遗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面临的难题,重点从“藏北游牧文化传承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解读”、“如何做好藏北民间文化搜集整理工作”、“如何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解析。
现场教学,拓宽视野。组织学员赴嘉黎县进行了为期2天的实地考察。期间,学员们参观嘉黎县藏医院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热木协曼利尿配方及制作工艺,参观嘉黎县赛马场“格萨尔王”雕塑,并通过格萨尔说唱艺人说唱表演等进行现场教学,丰富了学员们文化知识,拓宽了学员们的视野。
时间短暂,效果突出。在学习和实践中,学员们一致表示,此次培训,增长了见识、拓宽了眼界、增进了交流,更使他们深刻认识到作为非遗传承人群以及工作人员所肩负的职责和使命,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工作和传承实践中,要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为推动那曲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弘扬再上新台阶,再做新贡献。(来源:西藏自治区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