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全国联播 > 云南
云南
云南文化改革发展大有可为
发布时间:2011-12-08 08:59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全悦
信息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1-12-08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发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伟大号召,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始终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在扎实推进云南民族文化强省建设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既是保障边疆各族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确保云南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殊省情决定云南文化改革发展潜力无限 
    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疆,是经济欠发达且发展很不平衡的多民族集聚地区。但也正因为这种特殊省情,使云南文化改革发展蕴藏了巨大的潜力。 
    经济学研究表明,决定比较优势的首要因素是资源禀赋。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独树一帜的民族特色,是云南文化赖以发展的最大优势,也是推动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资本。近年来,云南省依托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创造了文化事业繁荣的“云南现象”、文化产业发展的“云南模式”和文化惠民的“云南经验”,在国内外产生了强劲的“云南热”“中国风”,云南文化已成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实力的重要构成部分。 
    文化发展的实践证明,文化消费需求始终是文化生产、文化服务发展的最终推动力量。云南省改革开放的急速扩大和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不仅奠定了有利于文化发展的良好经济基础,而且使边疆各族人民的文化发展观、文化消费观发生了深刻变化,不断增强的文化消费有力地拉动了云南文化内需。2010年,城乡人均积蓄由2005年的834.52元增加到1978.14元,人均文化消费由256.36元增加到313.77元。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云南广大乡村的文化消费需求也很旺盛,2010年,全省乡村人均积蓄由2005年的252.79元增加到483.54元,人均文化消费由182.62元增加到188.12元,这对于乡村占了80%的云南来说,无疑为文化生产、文化服务提供了广袤的市场培育和发展空间。 
    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形成了与东南亚、南亚国家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缘相融、商缘相通的区位优势。建设文化桥头堡,推动云南文化“走出去”,不仅有利于增强云南文化的综合竞争力、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还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近年来,云南省在发挥区位优势、推动沿边开放、实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上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更大、更深层次的文化交往、交流、交融奠定了坚实基础。 
    更为重要的是,云南省各族人民在推动云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生动实践中,在享受到实实在在的文化惠民成果中,对加快文化改革发展的愿望更加强烈,为云南文化的改革发展注入了无穷无尽的力量源泉。 
    难得机遇决定云南文化改革发展前景无限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部署,为建设云南民族文化强省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为加快云南文化改革发展描绘了灿烂前景。 
    首先,组织保障将更加有力。《决定》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担负起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政治责任,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重要位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文化改革发展成效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我们坚信,在全会精神的指引下,在云南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以及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共同努力下,云南文化改革发展将呈现出党委政府重视文化、领导谋划文化、部门管理文化、社会关注文化、群众享受文化的崭新局面。 
    发展基础将更加坚实。经过多年的建设和积累,云南省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为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特别是随着“两强一堡”战略的快速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将为云南省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尤其是通过贯彻落实《决定》提出的相关要求,云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等必将迈上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
文化产业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决定》指出:“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这一论述,进一步明确了文化产业的地位和作用,指明了发展方向。 
    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也将更加深化。《决定》指出,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必须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同时,提出了六项主要任务,给我们进一步指明了改革方向、改革路径、改革方法,更加拓宽了视野,明确了思路。更重要的是,《决定》对改革与发展相互关系的进一步明确,必将有力地推进“大文化”改革观在全社会的形成,营造“必须改、全面改、深入改”的大环境,推动改革向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完善政策保障机制、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等方面的深度和广度创新发展,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真正形成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新生力。 
    人才队伍将更加壮大,文艺创作将更加繁荣。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及建设民族文化强省的深入推进,文化人才将越来越受到党委、政府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云南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宽容的胸怀、更加优惠的政策,成为各类文化人才施展抱负的向往之地。我们有理由坚信,云南文艺创作的春天已经到来,精品力作将不断涌现。 
    明确目标决定云南文化改革发展动力无限 
    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为云南文化改革发展注入了巨大动力。建设民族文化强省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战略性部署相统一,将从根本上增强云南各族人民加快文化改革发展的高度文化自觉。《决定》提出的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催人奋进,为加快云南文化改革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云南是较早提出建设民族文化大省奋斗目标的省份之一,在发展基础上又提出了推进民族文化大省向民族文化强省迈进的战略思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更使云南民族文化强省建设融入到了国家战略部署层面,必将引导云南省各族人民站在国家和民族振兴发展的高度审视云南文化建设、推动云南文化发展。 
    云南各族人民是无比热爱文化、敢于创造文化和善于享受文化的人民。实施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将充分激发云南各族人民加快文化改革发展的文化创造力。《决定》提出的实施文化“走出去”工程,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共同维护文化多样性的伟大任务,为加快云南文化改革发展提供了强大的驱动力。 
    (本文作者为云南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 黄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