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南省弥渡县创新群众文化活动机制,搭建群众文化惠民大平台,打造群众文化乐民大舞台,着力培养各类人才,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文化建设成果。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搭建群众文化活动平台
近3年来,弥渡县认真落实文化事业费增幅不低于当年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和人均1元文化惠民经费的标准,以项目为支撑、公共财政投入为主,大力构建覆盖县、乡、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网络。2010年,县级财政投入文体事业经费433万余元,争取项目经费339万余元;2011年,县级财政投入文体事业经费814万余元,争取项目经费908万元(含物资折款676万元),比上年分别增长87.88%和257.37%;2012年,县财政预算投入文体事业费917.39万元,预计到年底将突破千万元。到目前为止,弥渡县按国家标准重建和新建的县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在今年内可全部投入使用,实现县有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乡有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农文网培学校全覆盖。
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覆盖网络中,弥渡县还十分重视整合资源,积极实施“五个一”工程,即:组建一支队伍(在全县组建100支群众文艺骨干队伍),建设一块场地(群文活动场地),建成一个书屋(农家书屋全覆盖),构建一条渠道(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文化网络培训工程),形成一种氛围(全民参与文体健身活动)。
完善的文体设施是保障群众开展文化活动的重要条件。目前,全县8个乡镇、89个村委会已建成篮球场296块,配套乒乓球桌300套,建成全民健身路径8条、村组文体活动场地112块,到今年底将实现所有行政村有文体活动室、30%的自然村有文体活动场地,并全部向群众免费开放,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多彩的文化生活。
开展广场文化活动 打造文化乐民舞台
从2005年10月开始至今,弥渡县采取“党政指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活动机制,坚持每月举办一场县花灯广场群众文艺演出活动,并以此引领和带动全县8个乡镇的群众广场文化活动蓬勃健康开展,在县域内兴起了一波又一波群众文化活动高潮。在弥渡县城花灯广场、青螺古枋文化广场、东门小花园,在各乡镇、村落的文体活动场地内,唱花灯民歌、跳彝族舞蹈、玩各种乐器的中老年文艺队将生活演绎得丰富多彩,并带动了当地许多年轻人参与其中。
在为群众打造文化乐民大舞台的过程中,职能部门建立了分工明确的责任机制,对群众广场文化活动的组织实施推行目标管理责任制,有序、有力地推进了群众文化活动各项工作的开展。每次广场文艺演出,无论是弥渡县城的花灯广场,还是各乡镇的文体活动广场,都是歌欢舞热、人声鼎沸,形成了当地文化乐民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从2005年至今,弥渡县、乡累计开展广场文化演出148场次,参加演出的人员达2万余人次,观众达60余万人次;全县每年各种群众性文化演出活动达1000多场次。
创新群文活动机制 实施人才培养战略
近年来,弥渡县积极探索群众文化活动的多样化、活动方式的创新化,引导和组织群众开展形式多样、自我参与、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推动群众文化活动创新发展。该县文化部门在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过程中,注重在群文爱好者中培养文艺骨干,在文艺骨干中培养文化带头人,在带头人中培养文化传承人,目前已建档培养群众文化活动骨干1000余人。
该县还采取政府引导、职能部门协调、企业赞助的方式,大力培植、发展群众业余文艺团队,目前全县共组建30人以上的文艺队伍300余支,并由县非遗保护传承展演中心和文化馆选派有文艺特长的专业人员对其中的23支群众文艺队伍实行“一对一”挂钩辅导。通过专业人员长期不懈的指导、培训,这些业余群众文艺队伍在文艺演出的艺术性、观赏性及演出水平、编创节目能力方面都有了跨越式的提升和突破,逐渐成为弥渡县群众文化活动的主力军。
上一篇: 大理举办“佛都艺苑”文化节 |
下一篇: 第五届云南?昆明动漫节圆满落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