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云南省委九届七次全会精神,总结近年来云南省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效,推广保山、昆明、楚雄等州市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取得的典型经验,2月23日—24日,云南省文化厅在保山市召开了2014年云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场工作会议。
云南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黄峻,保山市政府副市长李宗华,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孟跃武,省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马林奎,省财政厅总会计师孙国棋,省文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黄玲,省委政策研究室副巡视员、文化处处长吴有文,省文化厅副巡视员郭伟出席会议。会议由省文化厅党组成员、纪检组组长盛高举主持。省文化厅相关处室和直属有关单位负责人;各州市文化局长及州市所在县(市、区)文化局长,大理州宾川县政府、保山市昌宁县政府、隆阳区政府主要领导,第二批示范项目创建单位负责人,文化副县长,以及参加经验交流的有关单位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2天时间,会议代表实地参观考察了保山市隆阳区芒宽乡文化站、隆阳区文化馆、红庙社区和保山市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观看了保山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专题片,听取了昆明市盘龙区文化局、楚雄州禄丰县文化局、保山市昌宁县政府、大理州宾川县政府、保山市腾冲县大村社区党委、昆明市西山区“祖氏滇绣画”艺术中心等六家单位,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社区文化沟通机制、农民文化素质教育网络培训学校、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文化产业合作社建设等方面的经验。认真学习了《公共文化建设文件资料汇编》等有关文件和政策。
黄玲作了《重视文化民生,夯实文化基础,推动云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迈向标准化均等化》的工作报告。她回顾了近年来云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的成绩,指出了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意见。近年来,云南省各级党委政府和文化部门文化自觉意识明显提高,文化民生受到普遍关注;文化事业投入大幅增长,多元投入机制正在形成;文化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网络不断完善;文化惠民工程取得丰硕成果,基层公共文化资源日趋丰富;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全面开展,文化服务创新亮点纷呈;品牌活动影响广泛,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但仍存在着文化事业经费投入有差距,长效机制不健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数量不足、质量不高、运行不力;基层文化队伍编制较少、数量不足、素质不高,人员被挪用情况较为突出;免费开放工作有待于进一步规范和提升等困难和问题。下一步,要坚持统筹兼顾,努力在建设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上狠下功夫,继续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加强公共文化“体系化”建设,推进公共文化标准化、均等化建设;要坚持资源共享,努力在扩大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上狠下功夫,广泛深入地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建立面向基层群众“送文化”的长效机制,切实满足特殊群体的基本文化需求;要坚持以城带乡,努力在提高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上狠下功夫,进一步加强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提升全省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服务水平,探索建立城乡文化帮扶机制;要加强队伍建设,努力在构建公共文化人才支撑体系上狠下功夫,抓好基层文化干部队伍的培训工作,推动文化志愿者工程。
黄峻与代表们进行了深入的恳谈,从客观地正视问题,增强改革的文化自信;辩证地思考问题,增强改革的文化自觉;务实地解决问题,增强改革的文化自强三个方面分析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文化工作。对2014年的重点工作进行了安排和部署。
工作人员宣读了文化部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及优秀演出奖获奖名单、云南省第12届新剧目展演获奖剧目、云南省第八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获奖节目、2013年度各州市文化工作绩效评价情况通报。
与会代表通过看、听、学、读、研等方式,观看了保山市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上取得的成果,学习了各州市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创新思路、积极探索、大胆实践的经验,对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有了更为感性的认识和理论的提升,增强了进一步做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信心和决心。代表们纷纷表示,将把这些特色突出,亮点纷呈的好经验、好做法带回到自己的州市,结合所在地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让公共文化建设的惠民之花开遍云岭大地。(来源:云南省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