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发生在云南昭通鲁甸的6.5级大地震,是云南省14年来发生的震级最高的地震,也是滇东北昭通—鲁甸断裂带震区40年来最大的地震。此次地震,波及范围广,受灾程度深,地震裂度6级以上的范围波及云南昭通、曲靖两市的鲁甸、巧家、永善、昭阳、会泽5县区70个乡镇,面积达1万平方公里,受灾人数达108.84万人,直接经济损失估计超过200亿元。而震中高山峡谷的地貌,时逢雨季的气候特点,给抢险救灾带来巨大困难。
在这场天灾面前,云南文化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不等不靠,迅速展开救灾和自救行动,抢救受灾设施,腾出办公及活动场地安放救灾物资,安置照顾受灾群众生活,统计文化文物设施受损情况,收集灾情信息等。从上至下,整个文化系统行动迅速、领导有力、组织有方,各项工作进展稳而有序,确保了各项救灾工作得到强力推进。
据初步调查和统计,在这次大地震中,昭通市的鲁甸县、巧家县、永善县、昭阳区,曲靖市会泽县的文化、文物基础设施、非遗保护设施受损严重。共有文化设施365个、文物保护单位34个、“非遗”保护设施(整体性保护中的民居建筑和项目手工作坊)6250平方米受到损毁,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6729万元。龙头山镇文化站站长许仙巧及其2岁女儿遇难,2名文化工作人员受重伤。
经过10天的紧张救援,至8月13日,云南的抗震救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逝者已经安然入土,伤者正在接受治疗。道路抢通了,热饭吃上了,帐篷住上了。灾区人民的生活开始进入震后漫长而平静的恢复重建阶段。这时的灾区群众有什么困难?我们能为灾区做些什么?连日来,云南文化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心系灾区,伸出援手,以多种形式为灾后援建尽心出力,用实际行动表达着对灾区的支持关爱。
省直文化单位组织开展了捐款、义演等多种形式的捐助活动,截至8月14日,省直文化系统干部职工共向灾区捐款249890元。从8月12起,昭通文化部门组织了一批文化工作者和文化志愿者,调集了4000余册图书,在鲁甸县城、龙头山镇、火德红乡等灾民集中安置点设置了5个免费图书阅读点,为灾民送去精神食粮和心灵抚慰。昭通市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局局长施华滟认为:“一个人在忙碌的时候,往往会忘记心灵的痛苦;一旦生活渐渐安定,亲人逝去的忧伤、家园损毁的痛苦,就会慢慢占据他的心灵。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送上精神食粮,送去关爱和抚慰。”她说,按照云南省文化厅的部署,接下来,还将利用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把农民素质教育网络培训学校服务送进灾区,丰富灾区群众文化生活,避免重建期群众生活枯燥,情绪不稳。一批文化志愿者也将走进灾区,为群众进行心理疏导服务工作,帮助他们勇敢面对伤痛,坚定战胜灾难的信心和决心。
按照云南省文化厅的部署,近期,各省直文艺院团抓紧创作抗震救灾题材的小剧目,8月25日前将选拔一批优秀的文艺作品进行排练。云南省文化厅艺术处处长孙晋昆介绍,“抗震救灾”文艺作品演出以两种形式开展,一是在适当的时机,组织“中国梦·云南情”文化大篷车灾区慰问行演出活动;另外一种演出就是将“抗震救灾”文艺作品提供给电台、电视台播放,给灾区人民送上精神文化食粮。云南省花灯剧院借助原有的“抗震救灾”题材的花灯小戏,结合“8.03地震”,改编出《审村长》和《小站情深》两部花灯小戏作品,8月13日在“艺术客厅”小剧场温情上演。《审村长》讲述了老村长和小村长即使环境恶劣、处境困难也不向救灾物资伸手,全心全意做好灾区百姓服务工作。《小站情深》则讲述了军人在为国出力为民服务上,牺牲小我的温暖故事。云南省花灯剧院副院长刘宁说,这两部“抗震救灾”题材的花灯小戏,还将于8月20日、8月27日上演两场,并且将三场演出的所有票款全部捐往灾区支援重建工作。
除“抗震救灾”题材剧目创作外,紧扣“8.03”地震灾情,鼓舞士气传递正能力和希望的主题歌曲,受到网友广泛关注。8月10日,云南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邀请云南著名网友,携手云南省民族艺术研究院作曲家、云南著名歌手“土土”创作的《你选择了坚强》MV上线发布。土土说,《你选择了坚强》MV记录了抗震救灾过程中的感人瞬间,诠释了守望相助、生死与共的真挚情怀,展现了坚强不屈的巨大力量,蕴含着重建家园的美好希望。(来源:云南省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