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全国联播 > 云南
云南
云南姚安县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初显成效
发布时间:2014-09-05 10:01 来源:报送系统 编辑:李庆禹
信息来源:报送系统 2014-09-05

  云南省楚雄州姚安县全面实施“文化强县,创建示范”战略目标,按照“小而精,多而全,星罗棋布,遍及城乡,让人民群众尽享公共文化设施服务“一公里文化圈”建设构想,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大投入,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克难攻坚,强力突破,扎实推进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各项工作,全力打造公共文化惠民服务品牌亮点,取得了示范创建时间过半完成项目指标过半之成效,有力地促进了全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姚安县作为楚雄州第二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10县市之一,自去年11月正式启动此项工作以来,按照“国标”采取“一盘棋”谋划调度、“一竿子”直插乡村的思路,着力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文化软实力,强势助推示范区创建各项工作,全县公共文化实效凸显。 

  一是先后成立了县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制定出台了实施意见、创建方案,州、县、乡签订了创建目标责任书,细化分解了61项创建项目指标,上下联动一级抓一级,分工负责层层抓落实。 

  二是在建成县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非遗保护展演中心、电影站的基础上,新建改扩建乡镇综合文化站9个,整合新建集党员活动、文化娱乐、科技培训、体育健身等于一体的村(社区)文化室110个,农家书屋97个,农文网培训学校66个,文化信息共享资源设备覆盖了5477个村(社区),初步形成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惠民服务设施网络 

  全县加快乡镇文化站、村(社区)文化室“十个有”规范化建设,即建有一幢300以上的办公楼(村级建有一间100以上的文化活动室)、有一间农文网培教室(配备电脑文化站15台,文化室3台)、有一间电子阅览室(文化站)、有一间图书阅览室(村级有农家书屋)、有一间展室(文化站)、有一间多功能活动室、有一组文化宣传栏、有一块活动场地(含灯光篮球场)、有一套管理制度和有一套完整的档案台账,每村(社区)建有两支业余文艺队伍、有一名享受财政补贴的文化辅导员,使该县成为全州综合公共文化设施设备最为完备的县份之一。 

  全县四馆一站一室进一步创新机制,不断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切实“管好”、“用好”公共文化阵地设施,做到建成一个、管好一个、用好一个,全部定时免费开放,实现惠民文化“广覆盖、高效能”,在示范创建中发挥引领带动示范作用。 

  三是把县电影公司转制为全额拨款的县电影事业管理站,发展农村电影队16支,常年组织开展各类题材电影下乡进村放映活动,形成城乡2131数字电影工程放映网。 

  四是以县非遗展演中心、县农民戏剧协会为骨干,以一名县级领导、一个县级部门、一个村(社区)结对扶持一支农村文艺演出队的3+1”模式,持续开展冠名挂钩、结对联姻、舞台共建活动,激发农村文化发展活力,4年来发展壮大了74支村级文艺队,每村组建有12支业余文艺队,常年活跃的100多支大大小小农村业余文艺队2000多名草根演星常年开展各种演出活动400多场次,此举成为全州示范创建的特色亮点,被《中国文化报》宣传报道;以县城梅葛广场文化活动为主体,整合乡村、社区、企业、校园、节日等文化活动,建立举办节庆文化活动的长效运作机制,在每年的元旦、三八、五一、五四、七一、火把节、敬老节、教师节、国庆节,由县级相关部门联袂举办各种文艺展演活动40余场(),服务观众16万余人次,极大地丰富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五是以开发利用“七大”历史文化(文物、古镇、荷城、梅葛、花灯、坝子腔、莲花落)优势资源为抓手,高起点大投入开发建设重点文物古迹(古刹龙华寺、德丰寺和县城文昌宫、诸葛武侯祠遗址)、光禄古镇、南湖(文峰塔和下口坝水库)片区、西湖(紫金山天文台姚安观测站和洋派水库)片区、马游坪彝族梅葛文化生态旅游风情带、西山休闲公园等景区景点,不断开发光禄镇的西关和朝阳、栋川镇小寺冲、官屯乡马游坪、左门彝乡花椒园等民族风情旅游餐饮业,促进了全县特色文化旅游产业蓬勃兴起。此外,在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23个民族民间传统节日的基础上,着力打造魅影光禄古镇、荷花文化旅游节、彝族梅葛文化节、彝族葫芦笙文化节等具有影响力的文化旅游品牌,作为地方文化名片推向州内外。 

  六是全县广播电视的舆论引导作用日益凸现,广播覆盖率达96%,卫星电视“户户通”、“村村通”2014年新安装4744户实现全覆盖,农民足不出村就可获知天下大事和科技致富信息。 

  七是通过积极争取,自2015起每年县财政按农村人口人均1元落实文化惠民经费,按当地人均人口0.5元的全民健身经费列入预算,两项承诺投入30万元以上。全县9个乡镇按3人编制落实文化站管理服务人员,77个村(社区)落实了一名月享有县财政补贴150元的文化辅导员,198县级传承人(除国家级1人、省级8人、州级8人享有各级政府补贴外)已确定年享有县财政补贴400元,做到农村公共文化有阵地、有人员、有活动、有经费,达到“读有书屋、唱有设备、演有舞台、看有影厅、跳有广场、传有艺人、管有队伍、办有经费”,实现全县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化、供给多元化、城乡一体化、服务大众化、活动品牌化。(来源:云南省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