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编者按:按照文化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安排,10月7日,文化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进行集体学习,交流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现将部党组成员、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同志的讲话摘编,供各司局、各单位学习参考。
在新的时期、新的阶段,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首先要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时代背景,准确把握我国现阶段特征和发展中所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只有这样才能自觉走科学发展的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前景。这次学习实践活动关键要查找解决当前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学习调研阶段,要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着力在以下几方面提高认识。
第一,要正确把握时代发展特征。文化遗产事业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走既切合自己国情又符合时代要求的发展道路。也就是说,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首先要立足于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认真分析文化遗产事业发展面临的阶段性特征,科学谋划新世纪新阶段文化遗产事业的发展。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也是文化遗产大国。同时,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处在改革与发展的关键阶段,文化遗产事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前所未有的挑战。“前所未有的重视”是指党和国家对文化遗产保护高度重视,为文化遗产事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的挑战”是指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旧城改造、新区开发、新农村建设,使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凸现,文化遗产保护处于最危险、最紧迫、最关键的历史时期。今天,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相比,文化遗产事业的发展还相对滞后,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同我们应有的国际地位不相适应。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牢牢把握文化遗产事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分析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使我们制定的政策、采取的举措更加切合实际,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第二,要增强改革开放意识。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的主旋律,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30年来,文化遗产事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体制环境和社会条件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深化改革,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建设科学有效的文化遗产管理体制,完善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强化政府管理文化遗产职能,调动全社会支持和人民群众参与保护文化遗产的积极性,这是新时期对我们的要求。30年改革开放的实践告诉我们,中国文化遗产事业的发展进步离不开世界,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也需要中国。在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加速推进的潮流中,加强文化遗产领域的对外交流与合作,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要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以兼收并蓄的胸怀,在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参与保护文化遗产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要掌握对外开放的主动权,面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使各国人民了解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明进程对全人类做出的巨大贡献,真切感受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繁荣昌盛,以及对未来充满信心。在充分展示我国保护文化遗产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同时,虚心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在各种文明的交流互鉴、取长补短中促进人类文明的共同进步,进一步巩固提高我国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领域以及国际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要拓宽文化遗产保护的视野。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说,是要坚决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文物工作方针。要深刻认识到,保护是前提,利用是过程,管理是手段,目的是把我们祖先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世代传承下去,把中华文明世代传承下去。加强保护,才能保持文化遗产本体及其原生环境的真实性完整性,为合理利用提供基础;合理利用,才能使文化遗产保护的成果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为保护创造更好的条件。我国是文化遗产大国,向文化遗产保护强国迈进,必须有科技创新的支撑。目前我们文化遗产保护还拘于传统保护理念和技术,必须开拓视野,以海纳百川的精神,既要吸收借鉴国际上文化遗产保护科技的新成果,吸收运用各个学科各个领域的科研成果,又要立足自主创新,着力突破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和前沿技术,加快信息化、标准化建设,出成果,出精品,出人才。
第四,要增强依法行政意识。《文物保护法》修订实施以来,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立法工作得到大力加强,以《文物保护法》为核心,由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规划和标准构成的文化遗产保护法律体系框架正在形成。当前,要不断更新立法理念,加快立法步伐,使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体系更加完善。同时采取积极措施,健全机构、建好队伍、扩大宣传、严格执法,保证《文物保护法》贯彻落实到实处。要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实施,弘扬法治精神,强化执法督查,严肃纠正违法行为,维护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的尊严。面对以损毁文化遗产资源为代价来谋求发展的作法,面对以掠夺式消耗文化遗产资源来支撑发展的作法,面对以无视文物保护法规换取发展的作法,绝不能熟视无睹、麻木不仁,必须增强大局意识、忧患意识、法制意识,必须坚持守土有责、针锋相对,依法纠正违法违规行为。
第五,要树立执政为民理念。我们在工作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切实使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惠及人民。在城市建设中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挖掘城市所蕴藏的独特文化内涵,丰富城市的文化生活;在新农村建设中,要着力保护古村落的格局风貌、乡土建筑、环境景观和风俗习惯,保持村落的民族和地域文化特色;在大遗址保护和规划中,把文化遗产保护同发展区域经济建设、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结合起来。通过文化遗产保护,改善城乡的生态环境,保持浓厚的文化环境,创造美好的宜居环境,使人民共享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博物馆向社会免费开放,有益于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有益于促进政府职能的回归,加强公益性文化建设,增强文化发展活力;有益于增强全社会保护文化遗产意识,营造社会文化氛围;有益于促进博物馆转变观念,适应形势深化改革,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第六,要建设好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领导班子。当前,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高标准要求,我们领导班子建设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从思想认识上看,一些领导班子还没有认真解决要不要科学发展和怎样科学发展的问题;有的班子陷于具体事务,谋划长远发展不足。从体制机制上看,有的班子不抓规章制度建设,工作制度不健全,集体议事制度不完善。从作风建设上看,一些干部作风不扎实,还存在不同程度的违纪现象,群众时常有所反映。当前,文化遗产事业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起点,肩负着前所未有的重任。对党员干部队伍建设、领导班子建设,也要高标准严要求,以适应我们承担的重大责任。要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提高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我们要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认真围绕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查找思想、工作、作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紧紧围绕着三个着力点下功夫、求突破、见实效,切实使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水平有所提高,精神面貌有所焕发,领导体制工作机制不断完善,作风有所转变,使党员群众切身感受到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