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王文章表示,对这些不同门类的非遗项目的保护都要符合非遗项目自然的传承规律,因此保护方式的多样性和规律性是应当遵循的两个重要原则。例如,生产性保护虽然经常遭受质疑,但对于某些非遗项目如传统技艺类是符合实际并且行之有效的。“比如说年画、剪纸,就要进行生产性的保护,把它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加以延续,通过这种项目的传承、生产和开发,使它产生经济效益。如果能够从中得到经济效益,传承也就进入了良性循环。”王文章说。
王文章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创共享的精神文化财富,因此加强国际间交流非常重要。他介绍,我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实施的非遗代表作名录项目最多的国家。2004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6年我国当选首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委员国”。今年5月,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挂牌成立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的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培训中心,这表明国际社会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充分肯定。
上一篇: 首届中国演艺科技高峰论坛在深举行 |
下一篇: 把学习宣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引向深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