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中国文化报社记者黄小驹报道:在国庆佳节即将到来之际,9月28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来到故宫博物院,参观了正在神武门展厅举办的“艺缘——黄苗子郁风艺术展”。这次展览于9月16日开幕,共展出包括黄苗子先生向故宫博物院捐赠的10幅书画精品在内的40余幅作品。
刘延东走进展厅,仔细观看每一幅作品,听取黄苗子先生家属的介绍,并不时询问有关情况。她称赞黄苗子书写的《行草书录岳飞满江红》“流畅、一气呵成”, 称赞郁风的《枫叶图》“色调用得很好,特别有生气”。在黄苗子的《辛稼轩句图》前,刘延东说:“黄苗子老先生年纪虽大,但是仍然很有创作激情,敢于尝试创新。”在黄苗子的《鱼水图》、《古文字图》前,刘延东说,从黄老的画中,可以看出对优秀传统的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她充分肯定了黄苗子、郁风为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的贡献。在郁风的《山空秋色图》前,刘延东吟诵起了“秋色满空山”的诗句。黄老的学生介绍,郁风的《瑞士风景图》是用手边的一张餐巾纸创作而成的,刘延东说:“郁风先生才华横溢,有很高的绘画技巧。即便是一张餐巾纸,有了她的创造,就成了很美的作品。”得知黄苗子的《狩猎图》、《为花神写照图》等,是在去年住院时的病床上画的,刘延东感慨地说:“老人家特别热爱生活,特别乐观,对艺术的追求始终如一。”
参观结束后,刘延东与黄苗子先生的家属一一握手,亲切合影,并嘱咐他们转达她对黄苗子先生的问候,并说,抽出时间再到医院去看望黄老。她说,两位著名艺术家始终热爱祖国和人民,热爱我们的党,把他们的毕生精力献给了文化事业,到耄耋之年依然坚守信念,为我国美术和书法事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党和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她说,我们的艺术家要学习黄苗子、郁风等老一辈艺术家的忠诚于祖国和人民及执著于艺术追求的精神,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新的贡献。刘延东衷心祝愿黄苗子先生健康长寿,永葆艺术青春,继续为我国美术和书法事业、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新的贡献。她称赞展览办得好,应该让更多的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了解这些老艺术家的奉献精神和他们对艺术的追求。
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及故宫博物院常务副院长李季等陪同参观。
黄苗子8岁学书法,12岁从邓尔雅习篆书,又受伊秉绶隶书影响,作品以篆隶最为精彩。在长期的书法创作实践中,黄苗子广泛吸收各种书法传统,将古篆字、画像砖、石刻瓦当等传统的文化艺术精华与绘画构成的形式感巧妙结合,独成“苗子体”书法。他的画作兼有文人水墨画自由书写的特性和重彩画的色泽美,他还发表过不少研究八大山人、吴道子等的美术史论文章,由他点校或参与校对的《画继》、《画继补遗》、《法书要录》、《图画见闻录》、《历代名画记》等图书,已成为艺术史方面的权威性资料。郁风(1916—2007)是著名画家、美术评论家、散文作家。早期从事水彩画的创作,晚年则倾心于现代中国画的探索。其画作构思精巧,色调秀丽,意境清雅,抒情意味浓郁。她还将独特敏感的艺术触觉融入散文中,形成了清新、明丽、质朴的文风,散发着女艺术家的细腻与光彩。
年轻时代的黄苗子和郁风投身左翼文艺事业,亲身经历了时代的风云变幻,对艺术的共同信仰贯穿于他们60余年的风雨历程。晚年他们向文化单位、艺术机构捐赠了大量书画作品。2008年,黄苗子将自己和夫人的作品及名家藏品拍卖,用拍卖所得建立了“黄苗子、郁风慈善基金会”,以资助美术院校的学生。
“艺缘——黄苗子郁风艺术展”在故宫博物院神武门展厅展出后,参观者络绎不绝,纷纷给予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