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4月29日晚,英国伦敦莎士比亚环球剧场,中国国家话剧院的《理查三世》在观众的激情呼喊和热烈掌声中落下帷幕,结束了此次颇具传奇色彩的伦敦之行。
观众们期待演出开始/摄影:孙延
传奇一:与莎翁结缘,源自实力。今年是伦敦奥运年,作为伦敦文化奥林匹克活动系列活动之一,莎士比亚环球剧院去年就开始策划,为这项活动定名为“世界莎士比亚戏剧节”,即在长达六周的戏剧节中,有来自37个国家和地区的37个剧团,用37种语言演出37个莎翁经典剧目。中国国家话剧院在莎士比亚剧院艺术总监所选的三个中国戏剧种类的院团中最终胜出,成功受邀用普通话演出《理查三世》。中国国家话剧院也成为第一个登上莎士比亚环球剧场舞台的中国剧团。
吴逊公参与导演、演员交流/摄影:孙延
传奇二:被“裸演”,让实力经受考验。莎士比亚环球剧院是一家专业性极强的剧院,根据惯例,演出道具、服装于3月15日(提前六周)启运,但天有不测风云,由于天气原因,伦敦港口积压了大量船只,远远地看着货船在水道上排队,直到27日早上,还是没能卸货,通关。剧院采取紧急措施,用一天时间为演员赶制了30多套服装,借来了代用道具和各种鼓等打击乐器,简单的服装和道具被演员们戏称为“裸演”,也被导演王晓鹰评价为“此次演出,是中国国家话剧院与莎士比亚环球剧院的合作演出”。每场演出前,剧院艺术总监都要向观众讲明原因。“裸演”将服装、道具、制景、音乐等对剧情的烘托降到最低,使得观众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演员本身,对演员的演技是个不小的考验。“裸演”不但没有影响到演员的情绪,反而激发了他们的演出和创作欲望,他们职业的创作态度、充满激情的演出、对角色的理解以及与现场观众的互动能力,征服了在场的观众。中场休息时,一位英国观众特地跑过来对工作人员说“中国演员的演出非常莎士比亚,我太喜欢了”。
演出结束后演员谢幕/摄影:孙延
传奇三:莎翁剧中的中国元素,为观众插上想象的翅膀。在原汁原味的莎士比亚剧场用普通话演出莎翁剧目,本身就是一种中西文化的交融,而著名导演王晓鹰突破剧中固有的形象,给出中国艺术家对《理查三世》的诠释。王晓鹰导演一改理查三世的传统角色形象,着力突出其心理变化,在人物的造型、服装、表演以及舞美、道具、音乐等方面,都借鉴了中国戏曲艺术的特点。开场牌匾上的徐冰“天书”《理查三世》,以汉服为基础元素的服装,表演中的程式化运用,民族打击乐组合出的音效对表演场景的展现和表演节奏的掌控,无不展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气质和现代感,使莎翁剧中的中国文化元素让观众对中国文化充满想象。
传奇四:话剧,跨越了语言的障碍。演出前,工作人员问一位英国观众,为什么选择看普通话的莎翁剧,是不是因为在学习中文。她说,“虽然中文是一种美丽的语言,但太难了。她对剧情非常了解,不需要非得懂中文”。其实,大多数外国观众都是这样一种心理,他们出于对莎士比亚戏剧的热爱,对莎翁剧目的剧情了如指掌,看过不同版本、不同剧团演出的莎翁剧目,他们想看一看中国演员是如何演绎《理查三世》的。
演出中,观众与演员之间的互动以及结束时长时间的掌声和欢呼声说明了一切。莎士比亚环球剧场艺术总监多米尼克·德罗姆古尔说,他看完《理查三世》后很激动。虽然语言不通,但演员们用肢体语言很好地诠释了理查三世的故事,“一部好的戏剧是不会受制于语言的”。德罗姆古尔尤其欣赏安夫人和玛格丽特王后等3位女演员的演技,“饰演理查三世的男主角虽然年轻,但非常优秀”。
中国国家话剧院的传奇之旅,给了人们一种信心——中国的话剧导演水平和演艺水平达到了世界一流;一个启示——中国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能否通过努力,提供给全世界用不同语言和文化诠释和解读的经典艺术作品?
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公使衔文化参赞吴逊观看了演出,在演出结束后登台与导演和全体演员进行交流,并祝贺演出成功。
上一篇: 第八届唐人街美食文化节新闻发布会在毛里求斯召开 |
下一篇: 莎士比亚环球剧场迎来史上第一个中国剧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