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全国联播 > 浙江
浙江
中央媒体记者团开罗中国文化中心行
发布时间:2012-06-12 16:44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国际交流与合作局
信息来源:《人民日报》 2012-06-12

    5月30日—6月3日,由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求是》杂志、《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中国日报》等媒体组成的记者团一行9人访问埃及,对开罗中国文化中心进行了全方位、立体式采访。


陈冬云参赞向记者团介绍“中国小屋” (摄影:高峰)

  5月30日,记者团来到开罗中国文化中心,考察了文化中心多功能厅、图书馆、“中国小屋”、汉语教室、语音文化长廊等,采访了文化中心图书馆读者和暑期书法班、导游汉语班、武术班学员及文化中心外籍雇员。正在文化中心图书馆查阅资料的埃及著名翻译家、学者——艾因·夏姆斯大学中文系教授穆赫辛·法尔贾尼接受了媒体记者的采访。穆赫辛教授曾应邀在开罗中国文化中心举办过《道德经》翻译心得交流会,他向记者介绍了他在翻译《道德经》、《战国策》、《列子》等中国古典名著过程中的心得体会,表达了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挚爱之情,同时表示,他比较重视翻译和介绍中国传统经典名著,但当前埃及和阿拉伯民众更加关注当代中国,因此他正在翻译当代著名小说《尘埃落定》。此外,记者还采访了多位图书馆的埃及读者,以及文化中心雇员阿巴斯和丽丽,他们介绍了在文化中心工作,从事中华文化在埃推广工作的感受。最后,记者们还在图书馆浏览了开罗中国文化中心的阿拉伯文网页。


记者团参加“公众开放日”小课堂 (摄影:高峰)

  5月31日上午,恰逢中国文化中心举办“公众开放日”活动,来自New Fadel小学的26名师生参观了文化中心。本次活动内容包括参观“中国小屋”、学习简单汉语会话、尝试中国毛笔书法、观看电影短片《神州中国》和中国知识有奖问答等。记者们与埃及师生们一起坐在教室、走进“中国小屋”,身临其境地亲身体会和感受外国人在文化中心了解中国文化的热烈氛围。记者们表示对“公众开放日”活动非常欣赏,对开罗中国文化中心精心设计的“中国小屋”赞不绝口,称其为“微型中国文化博物馆”。


刘世平主任介绍大使杯摄影大赛 (摄影:高峰)

  5月31日晚,记者团还出席并采访了开罗中国文化中心首届大使杯“魅力埃及”和“多彩中国”摄影展开幕式暨大赛颁奖仪式。该大赛由开罗中国文化中心和新华社中东总分社联合主办。记者团对大赛获奖者及出席颁奖仪式的中国驻埃及大使馆临时代办李连和进行了现场采访。二等奖获得者阿迪尔博士年近八旬,任埃及商会的荣誉会长、埃及狩猎俱乐部的摄影委员会主席。他刚刚在开罗歌剧院举办了《欧洲印象》个人摄影展。他表示,此次摄影大赛办得很成功,希望有生之年能够在开罗中国文化中心举办一次“中国记忆”个人摄影展。

 


记者团与文化中心主任座谈 (摄影:高峰)

  此外,记者团在访埃期间,还专门与开罗中国文化中心负责人进行了三个多小时的座谈。中国驻埃及大使馆文化参赞兼埃及中国文化中心主任陈冬云、文化中心副主任刘世平向大家简要介绍了近年来开罗中国文化中心开展文化交流工作的情况和特点,并就如何贴近当地受众的欣赏习惯和接受能力因地制宜开展对埃文化工作与记者们交流了思路和经验,着重介绍了文化中心持续不间断地开展文化活动的工作特色。


记者团在图书馆采访读者 (摄影:高峰)


采访中心雇员 (摄影:高峰)


采访暑期汉语旅游班 (摄影:高峰)


采访书法班学员 (摄影: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