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9月10日下午,开罗中国文化中心在开罗爱资哈尔公园举办“风筝制作培训班成果展”活动,吸引了当地三百余名风筝爱好者和公园游客的广泛参与。
整装待发(摄影:裴爱红、高峰)
当日下午5点,文化中心风筝培训班的学员们兴致勃勃举着风筝,携家人和朋友从四面八方汇集到爱资哈尔公园湖畔,手中五彩缤纷的中国滇式立体风筝立即引来众多游客驻足观看。还有一些从中心Facebook上了解信息的当地人,也专程带着孩子前来观赏。
章鱼来助兴(摄影:裴爱红、高峰)
在初秋黄昏微风的吹拂下,在滇式风筝的传承人戴永庆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数十只大小不一的中式风筝挂在天际,顿时成为爱资哈尔公园的一道靓丽风景。整个草坪上人头攒动,掌声不断,热闹非凡。
哇塞!600米的风筝线到了尽头!(摄影:裴爱红、高峰)
来自埃及农业部的小伙子穆罕默德·萨拉丁憨态可掬,被大家戏称为“农业部长”。他的风筝别出心裁地采用了埃及国旗中红、白、黑三种颜色,还用毛笔在风筝上写着“埃及制造”和“部长”等汉字。他指着自己放飞至600多米高空的风筝,喜悦之心难以言表,并大声地用刚学会的汉语喊着,“飞翔!飞翔!我要去中国!我爱你中国!”。
切磋(摄影:裴爱红、高峰)
年过七旬的美国人玛瑞琳女士童心未泯,她饶有兴致地说:“真没有想到我自己亲自制作的风筝会飞那么高,这次活动圆了我童年的一个梦!我们美国的风筝非常简单,而你们中国人竟然把风筝设计得那么巧妙,还赋予了那么多的文化元素在里面,太神奇了!”
得意大弟子(摄影:裴爱红、高峰)
来自艾因·夏姆斯大学工程系的学生马哈茂德,被誉为戴老师最得意的弟子。他感叹,此次培训时间太短,真希望老师能在开罗多待一段时间,以便跟着老师学习更多的知识。戴老师嘱咐他再接再厉,并希望他能把所学到的技艺传授给身边的人,让更多的埃及朋友了解中国的风筝文化。
本次活动持续了近三个小时。夜幕降临,活动在葫芦丝培训教师何文兴的即兴树叶吹奏《友谊地久天长》中落下帷幕。很多埃及学员用刚刚学会的中文“老师再见”依依不舍地向老师道别。天黑了,人们打着手电筒,留下彼此的联系方式。在路灯的微弱灯光照射下,学员们与老师合影留念,相互拥抱告别,场景颇为感人。
签名留念(摄影:裴爱红、高峰)
此次由云南省文化厅选派的风筝制作老师戴永庆老人,已65岁高龄。他欣慰地表示,此次培训吸引了六十多名各国学员前来学习,共使用了一百二十余套教具。而在此次放飞活动中仅有两个风筝没有放飞成功,成果喜人。每天3个小时的课上下来,虽然感到身体疲倦,可看到学生们今天的优异成绩,看到同学们对他的尊敬和爱戴,觉得付出多少辛苦都值得。戴老师手握的风筝上布满了学员们的签名,激动地说,哪怕一路手举着我也要把这个风筝带回昆明,我要把它摆在自己的“风筝收藏博物馆”里,这是我一段难忘的经历。
难忘今宵(摄影:裴爱红、高峰)
为配合此次活动,文化中心还把武术班的学员请到公园进行现场教学、助兴,引来了无数游客的目光。为了让更多埃及人亲眼目睹、亲身感受中国风筝的魅力,中国文化中心还特地带来了章鱼、脸谱、蝴蝶、蜻蜓等各式特色风筝,让埃及孩子们大饱眼福。
《好消息》杂志和《阿拉丁》儿童杂志等媒体采访了中国驻埃及大使馆文化参赞、开罗中国文化中心主任陈冬云和风筝制作艺人戴永庆。
上一篇: 开罗的天空飘起中国风筝 |
下一篇: 中国出版代表团向朝鲜人民大学习堂赠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