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全国联播 > 浙江
浙江
中德关系40年高端论坛在柏林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12-09-21 16:21 来源: 编辑:国际交流与合作局
信息来源: 2012-09-21

    2012年是中德建交40周年,柏林中国文化中心独立策划并于9月12日成功举办了以“我眼中的中德关系40年”为主题的中德关系高端论坛。履新不久的柏林中国文化中心主任陈建阳首先致开幕辞,德国外交部前驻外大使汉斯波多·贝特拉姆担任主持人。德国外交部多位前大使、联邦议院议员,中国驻德国大使史明德夫人徐静华,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董俊新,中国驻德国大使馆政治处参赞毛静秋,文化参赞陈平及柏林各界友好人士等180余人出席了此次论坛。

  作为中德关系的亲历者,中国前驻德大使梅兆荣在论坛上做了“我眼中的中德关系40年”报告并与德国中国问题专家艾伯哈特·桑德施耐德教授一起回顾了中德关系40年走过的风雨历程,乐观展望了中德关系的美好前景。

  梅兆荣首先总结了中德关系40年的发展历程,将其特点概括为良好的开端、快速的发展、两国间双方高层互访频繁和双方对于彼此重大关切问题的相互支持。梅兆荣指出,虽然两国关系不免经历许多曲折,但向前发展的势头始终良好,这为两国和两国人民带来了诸多福祉,而此双赢关系也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梅兆荣在报告中用详实的数据列举了中德两国40年来取得的丰硕成果,也坦率提到了曾导致两国关系跌入低谷的一些不愉快事件。

  接着,梅兆荣还谈了四点认识与大家一起分享:一是在国际关系中应当承认并尊重世界的多样性,坚持不干涉别国内政的原则;二是应当重视每个国家的利益和关切;三是中国的快速发展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一些外国朋友甚至心理上一时难以接受;四是中国会继续坚持开放政策,不断增强国民经济。梅兆荣指出,根据历史经验,双方只有真正做到相互尊重、平等互利、求同存异、互不干涉内政、合作共赢,才能令中德关系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

  桑德施耐德教授从一名观察家、分析家的视角探讨了他眼中的中德关系40年。桑德施耐德认为,从大量文献中全方位分析回顾中德关系40年是一件十分有价值的事情。40年来,中德两国都历经了一些难以置信的历史时期,各自国内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双方在今后的交往过程中仍会在诸如涉藏、欧盟对华武器禁运及人权问题等方面长期存有争论,但总体上是积极正面的。桑特施耐德还指出,中德交往过程中欠缺信任和缺乏了解,希望中德双方今后能够互相学习,共同发展。

  梅兆荣用两国的思维差异幽默地回应道,中国人以谦逊为美德,相信“三人行,必有我师”;而德国人充满自信,喜欢对别人进行说教,故有“三人行,我必为师”一说。梅兆荣又以某些人专门描写别人脸上的“胎记”而只字不提整体形象,幽默批评了部分媒体对中国以偏概全的片面报道,并善意提醒此类抹黑报道反过来损害了德国在中国民众中的良好形象,并给德国利益造成伤害。梅兆荣的生动比喻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笑声。

  主持人贝特拉姆大使称赞梅兆荣、桑德施耐德二人的报告和发言各有侧重,以史为鉴,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在接下来的互动环节中,现场反应热烈,德国民众就中美关系、全球气候变暖、签证等问题纷纷举手提问,梅兆荣和桑德施耐德分别做出了详细的解答。梅兆荣准确流畅的德语、敏捷清晰的思路、幽默诙谐的谈吐,深深打动了现场观众。桑德施耐德的坦率理性的分析也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双方坦诚精彩的对话赢得了观众们的热烈掌声。通过这场活动使观众对中德关系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获益颇丰,希望文化中心今后多举办这样高水平的对话论坛。

  9月13日,梅兆荣还应邀赴莱法州沃尔姆斯市政厅做了一场“中德关系40年”专场报告会,此次活动由柏林中国文化中心和沃尔姆斯市政府共同主办,梅兆荣精彩的报告受到了当地民众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为2012中国文化年再添绚丽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