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为贯彻落实刘奇葆同志在浙江考察期间提出的“要振兴地方戏曲艺术,制定扶持政策,注重师徒传承,促进流派发展,推动戏曲艺术活起来、传下去”要求,浙江省文化厅、浙江日报社、浙江广电集团、浙江省新生代企业家联谊会联合举办第九届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暨2014“浙江好腔调”传统戏剧系列展演活动。
5月27日晚,在海宁儿童乐园进行的系列活动首场(“木偶情缘”、“皮影戏说”)演出,全省各地的14个皮影戏、木偶戏戏班参加飙戏斗台,为少年儿童送上了喜闻乐见的精神大餐。之后,包括“乱弹正传”、“目连传奇”、“摊簧悠扬”、“高腔遏云”、“浙风越韵”、“梨园撷英”、“经典流芳”、“山水依旧”等共十个专场演出,将依次在全省各地举行。同时,主办单位将举行永嘉乱弹现象、新昌调腔现象、婺剧现象三个专题研讨会,总结传统戏剧保护传承发展的模式和经验;并将召开浙江省“天下第一团”保护传承研讨会,探寻生存发展路径。各专场演出和研讨活动将延续到6月下旬。
浙江是戏剧大省,列入省级非遗名录的戏剧剧种(项目)有56项,其中列入国遗的戏剧剧种(项目)24项。浙江省戏剧形态丰富多样。有昆曲、京剧等经典剧种;有越剧、婺剧、绍剧、甬剧、瓯剧、杭剧、湖剧、姚剧、淳安睦剧、平阳和剧、缙云杂剧等地方剧种;有醒感戏、花鼓戏、车灯戏、马灯戏、茶灯戏、菇民戏、三脚戏、徽戏、八仙戏、傩戏等地方风情小戏;有温州南戏、海盐腔等古老剧种;有乱弹、高腔、目连戏、摊簧等分布比较广泛的民间剧种;有皮影戏、提线木偶、布袋木偶、药发木偶、铁梁木偶等傀儡戏。但是,不少传统戏剧生存状况堪忧。据省文化厅2014年初摸底调查,目前,浙江省演出正常的戏剧剧种(项目)有17项,能够部分演出的19项,濒危的20项。传统戏剧不断复兴,但抢救保护依然刻不容缓,任务繁重。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重视下,在各有关方面的有力支持下,浙江省大力推进传统戏剧保护、特别是濒危剧种的抢救工作,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政企联手启动浙江省濒危剧种守护行动
2013年7月,省文化厅会同浙江省新生代企业家联谊会启动了浙江省濒危剧种守护行动,省领导周国富、郑继伟、汤黎路出席。省文化厅与省新生代企业家联谊会签署了共同扶持濒危剧种保护传承的合作框架协议,省新生代企业家联谊会出资360万元,分三个年度协助濒危剧种的保护发展。省文化厅、省财政厅在省级非遗保护专项资金中重点倾斜下拨经费扶持濒危剧种保护,并积极申请国家非遗保护专项资金对濒危剧种的补助。2013年度合计安排了1000万元经费补助到各传统戏剧保护责任单位。
二、有计划有步骤强化濒危剧种保护措施
2013年8月,省文化厅印发了《关于实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八个一”保护措施的通知》,对包括传统戏剧在内的所有省级非遗项目(990项),要求每个省遗项目落实“八个一”保护措施,具体为:有“一个保护方案、一个专家指导组、一个工作班子、一个传承基地、一个展示平台、一套完备档案、一册普及读本、一项配套政策”。各地积极响应,做到了省级非遗名录项目“八个一”保护措施全覆盖。2014年1月,省文化厅印发了《浙江省濒危剧种守护行动方案(2013-2015)》,计划通过三年努力,初步实现保护和传承的目标,使全省濒危剧种全面恢复和活跃,焕发生机活力。
三、对濒危剧种开展多媒体数字化抢救性记录
省文化厅积极推进全省非遗数字化建设,召开了浙江省非遗数字化建设工作会议,公布了12个非遗数字化试点县,下发了加强非遗数字化保护的指导意见。各地按照部署,重点对传统戏剧等濒危项目进行多媒体抢救性记录,并着力征集濒危剧种各种各类资料。目前,各地已拍摄和整理濒危剧种录像片和传承人口述史1200多件。譬如海宁已拍摄皮影戏剧目录像资料70多件,平阳木偶戏已录制剧目资料60多件。各地积极运用数字化记录成果,与当地电视台合作,播放宣传。省政协文史委组织非遗传承人口述史记录和整理研究,录制了50个专题片,并出版了《我的非遗故事》。
四、加强传统戏剧后继人才的培养
各地依托浙江艺术职业学院以及嵊州艺校、金华婺剧学校等艺术职业院校,举办传统戏剧年轻演员培训班,进行戏剧知识传授、基本功训练、表演艺术提升等专门培训指导,加强传统戏剧后继人才的培养,为传统戏剧传承发展提供人才队伍的支撑。新昌县与绍兴市艺校联办调腔五年制中专班,招收学生33人,这些调腔新生代演员已经毕业上岗,排练了大戏《闹九江》以及折子戏等30余出。各地重视传统戏剧进校园,做好戏剧知识和表演的普及工作,列入教学计划、编印教材、编排戏剧课间操、组织戏剧表演实验活动。缙云县四万多中小学生“人人能唱婺剧,人人能演婺剧”,丰富了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传承和弘扬地域优秀传统文化。
五、举办传统戏剧系列展演展示活动
2014年1月6日,省文化厅、浙江日报社、浙江省广电集团联合印发了《第九届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暨“浙江好腔调”传统戏剧系列活动实施方案》,对各地做好传统戏剧抢救保护和展演展示作了部署和安排。先后在绍兴举办了“浙江传统戏剧展演”,在杭州举办了“浙江省传统戏剧折子戏精品展演活动”。特别是2014“浙江好腔调”系列展演活动,全省56个剧种全面亮相,省级将安排十个专场展演活动。各地普遍开展传统戏剧保护传承和展演活动,包括中国(金华)婺剧艺术节、绍兴市传统戏剧振兴工程、台州乱弹振兴计划系列演出等,展示传统戏剧的独特魅力,促进传统戏剧的鉴赏交流,推动传统戏剧的传承发展。
六、推进传统戏剧融入农村文化礼堂建设
2014年1月21日,由省文化厅、浙江日报社、省新生代企业家联谊会联办的2014“浙江好腔调”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临安市板桥镇花戏村文化礼堂举行。随后,全省56个剧种,1800个国有剧团和民间剧团送戏进农村文化礼堂蔚然成风。金华市部署各县市区开展“美丽非遗进农村文化礼堂百村行”活动,台州市启动农村文化礼堂戏曲文化走亲活动。全省上下联动,整合各地力量,整合各相关部门的力量,整合社会各界的力量,全年送戏进文化礼堂将超一万场,“万场大戏送乡亲”共同唱响“浙江好腔调”,让人民群众感受传统文化经久不衰的魅力,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宣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来源:浙江省文化厅)
上一篇: 浙江金华婺城区三举措引导和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
下一篇: 浙江非遗精彩亮相台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