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近年来,农村文化市场呈现出多元、繁荣的发展态势。根据农村文化市场点多、面宽、线远、难管等特点,浙江文化市场执法机构从抓好机制创建、市场管理、队伍建设三方面入手,加大监管力度,进一步规范了全省农村文化市场经营秩序,确保了农村文化市场安全稳定。
一是机制创建注重规范化。实行执法区域联席制度,定期召开街道、文化、工商等综合执法职能部门联席会议,构建密切配合的农村文化市场监管格局。完善执法监督机制,通过各种媒介向社会公开文化市场“12318”投诉举报电话及网络平台,欢迎社会各界积极举报文化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目前已受理各类文化市场举报和投诉934起。健全社会查堵机制,借助网吧QQ群平台,实时发布巡查、违规通报,以点带面,发挥警示作用。创建社会共管机制,建立文化市场行业自律制,乡镇(街道)、村(社区)义务监督员制,采用培训、座谈、电视曝光等形式及时通报市场违规行为,共计培训9800余人次,发放倡议书18000余份,通报违规87次。
二是市场监管注重实效化。结合“两会”、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等重要活动和敏感时段,以市场巡查、专项检查和举报督查相结合的方式,坚持以取缔非法大蓬演出、无证游戏、黑网吧为重点,强化农村文化市场监管。今年以来,全省文化市场执法机构检查各类文化经营单位12.07万家次,涵盖互联网上网服务、歌舞娱乐、文物保护等;查处违规经营单位3437家次,停业整顿67家次,立案调查1739家次,罚款总额718.8万元,有力地打击了各类文化市场违法违规经营行为,有效维护了农村文化市场发展秩序。
三是队伍建设注重长效化。充分发挥乡镇文化站等基层文化组织的属地管理优势,赋予文化站工作人员执法监督职能,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市、县、镇三级网络监管体系。健全内部管理机制,实行执法责任制、执法过错追究制和目标考核奖惩制,完善队伍管理制度和工作制度。加强执法人员专业知识培训工作,经常性开展专家授课、案卷评析、技能比武等活动,全面提升队伍的执法能力和水平。继续实施全省文化市场行政执法队伍素质提升工程,全面加强执法队伍素质建设、装备建设、形象建设、业务建设和廉政建设。(来源:浙江省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