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孟晓驷副部长在庆祝《中国文化报》创刊20周年联谊会上发表讲话。
创刊于1985年、由文化部主管的文化艺术类综合性报纸《中国文化报》,2005年迎来了自己的20周岁生日。8月11日,首都文化界在北京建国好苑商务酒店联谊,庆祝《中国文化报》创刊20周年。文化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孟晓驷,部党组成员、部直属机关党委书记常克仁等出席联谊会。
孟晓驷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她说,她和克仁同志代表文化部党组和孙家正部长向《中国文化报》创刊20周年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报社的创办和发展做出贡献的所有同志表示亲切的问候,向长期关心《中国文化报》的读者、专家学者、文学艺术家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孟晓驷说,《中国文化报》自创办以来,始终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同行,站在文化发展的最前沿,记录广大文化工作者勇于探索的足音,摹写我们这个时代跌宕起伏的文化风云,见证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和发展,并成为反映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重要窗口。近年来,《中国文化报》深化改革,大胆创新,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和报业改革、整顿的新要求,积极稳妥地调整办报思路,有步骤地推动报纸向大文化和社会化转型,采编、经营、发行和管理等各项工作出现了新的面貌,闯过了困难关,开创了新局面。
孟晓驷指出,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将进一步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协调发展,文化工作被赋予了新的使命。我们正处在文化艺术大有可为的时代,这也是中国文化报社发展的大好机遇。没有当代中国文化的健康发展,就没有《中国文化报》的发展,《中国文化报》的美好前景存在于中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大发展之中,存在于继承基础上的文化创新之中,也存在于中华文化走向复兴的伟大进程之中。
孟晓驷强调,中国文化报社要紧紧抓住机遇,把自身的发展与新的历史使命联系在一起。落实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不断提高思想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以前瞻的思维、敏锐的眼光和正确的判断力,以具有创造性的表达方式,传达出文化建设最需要的时代强音。
孟晓驷希望中国文化报社拿出二次创业的劲头,继续推进改革,鼓励创新,搞活机制,增强活力,把报纸进一步办出风格、办出水平、办出品位,增强报社的核心竞争力,在报业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同时,继续加强队伍建设,关心青年人的成长,培养一批既熟悉文化工作,又精于新闻业务的优秀采编人员,培养一批在市场上具有开拓能力的优秀经营发行人员,从而在根本上壮大报社的综合实力,使《中国文化报》成为越来越多的文化管理者、文化经营者、文化消费者真心喜欢的报纸。
孟晓驷最后引用宋代词人陈亮的佳句“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祝《中国文化报》的事业兴旺发达,越办越好。
20年来,《中国文化报》锐意进取,积极创新,影响力不断增强,读者群体不断扩大,从当初的周一刊,发展到现在的周六刊,并形成了以《中国文化报》为龙头,以《文化月刊》、《艺术市场》、《艺术教育》杂志和网站为双翼的多层次的现代传媒格局。20年来,本着“权威发布国家文化政策,快速报道全球文化动态,大力推介优秀文化产品,理性评说社会文化热点,客观反映和科学探究文化领域的管理之策、经营之道和消费之势”的报道原则,《中国文化报》持续扩大报道的广度和深度,除新闻版和理论版外,还相继开设文化市场、文化生活、文化产业、美术、音像图书、企业文化等各具特色的专刊,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编采和经营管理人才。
联谊会上,向来将《中国文化报》视为“我们自己的报纸”的艺术家纷纷登台,用精彩的演出表示对报纸创刊20周年的祝贺。相声表演艺术家李金斗和电视节目主持人余声的串场诙谐幽默、妙语连珠;歌唱家刘秉义、叶佩英、李元华、吴碧霞的演唱,朗诵艺术家殷之光、话剧艺术家石维坚的朗诵,京剧艺术家王蓉蓉的表演以及民乐合奏、佤族舞蹈等节目,也都赢得了现场热烈的掌声。一些著名书画家当场泼墨挥毫,中国记协主席邵华泽,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谢冰岩、刘艺、权希军、马萧萧、张飙、张传凯等也赠送作品表示祝贺。
中国文化报社社长郭沫勤在联谊会上回顾了报社20年来的发展历程,并对文化部党组、各界人士和广大读者长期以来对报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由衷感谢。联谊会由中国文化报社总编辑孙若风主持。相关部委、协会的部门负责人,文化艺术界代表、地方记者站代表和基层读者代表200余人参加联谊。
上一篇: 古老藏戏迎大庆 |
下一篇: 拉萨一年一度雪顿节开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