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浙江新昌县举行迎接国家首个“文化遗产日”庆典晚会
发布时间:2006-06-07 15:05 来源: 编辑:kuaner
信息来源: 2006-06-07
 
(“新昌调腔”)


  浙江文化信息网(许林田):6月5日,在首个“文化遗产日”即将到来之际,新昌县人民政府举办了“新昌调腔”申遗成功暨国家首个“文化遗产日”庆典晚会,省文化厅副厅长金庚初应邀出席了活动,社文处副处长王淼,省内外有关专家以及省民族民间艺术保护工程办有关同志参加了庆典晚会。晚会演出的节目有《北西厢·游寺》、《北西厢·请生》、《白兔记·出猎》、《闹九江》等14个节目,让当地观众一饱眼福,实实在在的过了把隐。


  新昌调腔是我国最古老的声腔之一,戏曲专家普遍认为,它是南戏“四大声腔”余姚腔的别称或唯一遗音,2005年该项目被省政府列入第一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刚刚国务院公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榜上有名,成为“国宝”。


  调腔剧目丰富,有始于北宋的目连戏;有始于宋代南渡时的老南戏;有形成于元代的元杂剧;明清时代的传奇;近、现代的新编历史故事剧和现代戏。


  调腔演唱风格独特,最具代表性的是“干唱”、“帮腔”、“叠板”。在调腔散曲“风枪联缀体”中还能找到唐时“踏歌”和宋代“转踏”的遗响。新昌调腔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剧目和独特的声腔而被戏曲界和学术界誉为“中国戏曲活化石”。


  6日,又举办了新昌调腔传承与发展研讨会,专家、学者围绕新昌调腔的传承与发展畅所欲言,为调腔的发展献计献策。大家认为,要象保护大熊猫一样来保护“新昌调腔”,给予政策与经费的支持与保障。针对调腔艺人青黄不接的现象,要开展调腔的艺术培训,在学校建立基地等形式,让调腔艺人代代相传,后继有人,使这一传统的艺术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同时,要广泛开展宣传活动,积极培养观众群体,使之真正成为老百姓喜爱的节目,只有百姓喜爱了,才有生命力。剧团要注意挖掘与整理,排演出精品,争取在省内外亮相,进一步扩大知名度、影响力、辐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