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浙江乐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示厅开展
发布时间:2006-06-21 10:24 来源: 编辑:kuaner
信息来源: 2006-06-21

    浙江文化信息网(骆蔓):6月15日至17日,位于浙江东南沿海的乐清别有一番风景——来自全省各地的50多名文化界专家及有关人士相约齐聚,一场由浙江省群众艺术馆和乐清市文广局主办、乐清市文化馆承办的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采风暨浙江省民间美术保护现场讲习会如期举行。

    15日上午,与会代表先参观了乐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示厅,不愧为是著名的“工艺之乡”,展厅内陈列的黄杨木雕、细纹剪纸、竹丝绣帘、石雕等工艺美术精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让人惊叹于乐清工艺美术品种的繁多、作品的精致。来自金华从事民间艺术研究工作多年的朱女士不无感慨地对记者说:“乐清的宝贝可真多啊!跟乐清的细纹刻纸相比,我们浦江的剪纸毕竟逊色多了。”第二站来到了乐成二小细纹刻纸教学基地,正是上课时间,当我们走进五楼一间刻纸实验教室时,只见20多名小学生正聚精会神埋头刻纸,对我们的到来置若罔闻。该校校长告诉记者:“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乐清细纹刻纸,培养艺术新人,在乐清市文广新局、市教育局和老一辈细纹刻纸专家的关注和支持下,我校被授予第二批细纹刻纸教育基地。学校结合美术课程计划设置了刻纸课,建立了刻纸兴趣小组,通过学校师生的不懈努力,同学们的刻纸技艺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不久前我校4名学生参加温州市中小学艺术节现场剪纸比赛,其中一名获一等奖。”环视教室,同学们的作品虽然构图简单,刀工粗糙,但作品的构思表现了儿童特有的想象力,富有童趣。这让我们看到了一代剪纸艺术新人在成长,也让我们看到了民间剪纸艺术发扬光大的希望。

    我们的足迹还遍及龙花细纹刻纸研究所、市文物馆展厅和王家黄杨木雕研究所,每到一地,乐清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都使参观者们赞不绝口,特别是市文物馆展厅内的首饰龙,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它和其它的龙灯不同,全身不是呈龙形,而是依照鱼船结构,整个首架是以一条弧形木条做基础,上面用竹条和篾丝糊纸扎成一只龙船。船长3米,宽2米,高约3米。前有龙头,在龙头口状部分,含珠垂须,作为龙的象征性标志;后有龙尾;中间“龙身”上有5至7层楼阁,上插各色小旗,每层左右和后方系复壁结构,内壁贴透光白纸,外壁贴淡绿色或五颜六色的细纹刻纸图案,当龙腹内灯亮时,灯光映得四周刻纸奇彩纷呈,耀眼夺目。整只龙船饰有70多个制作精巧的亭台,在各层亭台中又配饰着近300个精彩的绸塑人物,龙灯一接通电源,就可牵动全部绸塑人物,各自表演不同的动作,妙趣横生,逗人喜爱,显示出浓厚的地方色彩和独特的民族艺术风格。

    15日下午的传统手工艺调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规程现场讲座由出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评审委员会组长徐艺乙主讲。乐清工艺美术界闻知徐教授亲临主讲,纷纷到会聆听。16日部分代表还去象阳、柳市等民间工艺厂家参观、考察,美仑美奂的龙档、典雅大气的象牙雕、色彩明快的彩色画帘、精绝隽逸的竹雕等,让人叹为观止、目不暇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