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7月16日晚,第四届“北京2008”奥林匹克文化节奥运文化广场系列活动
在石景山国际雕塑公园圆满落幕 张平 摄
独具特色的民间工艺品展示 张平 摄
台下观众与台上演员一样投入 张平 摄
文化传播网(李晓林):第四届“北京2008”奥林匹克文化节6月23日至7月15日在北京举办,在林林总总几十项活动中,以“体验中国”为主题的奥运文化广场系列活动成为本届文化节的新亮点。尤其是来自广西、天津、河北、辽宁、山西等省区市的表演团体应文化节组委会和北京市文化局之邀,在北京朝阳公园、什刹海文化广场、怀柔明珠文化广场、海淀公园和石景山国际雕塑公园等5个奥运文化广场展示了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民族民间文化,与首都人民一起为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助威,更是凸显了此次活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诠释“人文奥运”理念、传播奥运精神、丰富奥林匹克文化活动内容、提高首都基层文化广场活动水平的宗旨。
近距离感受多彩文化
6月24日上午,奥运广场活动在朝阳公园率先举行。在公园南门的草坪上,孩子们拿起画笔,在文化衫上绘制着一个个憨态可掬的奥运福娃,而一只只“福娃”造型的风筝也承载着希望飞向天空。来自广西桂林市的民族艺术歌舞团在礼花广场上表演了传统彩调演唱、侗族琵琶弹唱、苗族舞蹈、瑶族婚嫁展示、壮族绣球舞等精彩的民族歌舞。婉转悦耳的山歌、活力四射的舞蹈,传递着古朴浓郁的民族风情。而由在场群众共同参与风情表演、共跳“同乐舞”等,更是让气氛达到了高潮。7月1日,来自全国各地的10余支优秀民间鼓舞队的千余名演员还在这里进行了风格各异的民族鼓舞演出。刚烈的开封盘鼓、欢快的满族抓鼓、喜庆的京西太平鼓、豪放的晋南花鼓、古老的羌族羊皮鼓、质朴的云南彝族神鼓等都登台亮相,用激情飞扬的鼓乐点燃了人们的热情。
在极具老北京人文特色的什刹海地区,西城区以“体验什刹海”为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广场文化活动,如“京津携手迎奥运”专场文艺演出活动,来自天津市的艺术团队让人们领略到了天津人固有的喜庆、幽默性格,演出现场还汇集京津民俗艺术家于一堂,为广大游客展示各具特色的民间绝活;“海子风情”胡同游活动使广大海内外游客置身于什刹海地区优美的自然环境之中,亲身体验什刹海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海子记忆”老照片专题展览汇集珍贵的什刹海历史风貌照片,向人们展示什刹海的悠久历史风貌与传统民俗;夜晚,宁静的什刹海湖面亮起点点星光,“祝福奥运”放河灯活动寄托起人们对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热切盼望与深切祝福。
河北省文化厅组织民间文艺团队在怀柔区明珠文化广场举办了2天6场文艺演出,包括风趣诙谐的舞蹈《俏夕阳》、红火舒展的《昌黎地秧歌》、令人惊叹的狮舞《普天同庆》等节目,让广大观众尽情领略到了燕赵民间艺术的魅力;辽宁铁岭市民间艺术团则在海淀公园刮起了强劲的东北风,他们表演的二人转、手绢绝活等让现场气氛火爆异常;而山西的锣鼓和民歌则让石景山国际雕塑公园成了激情的海洋。他们展示的很多都是列入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具有很强代表性和独特性。参加此次奥运广场演出的外省市代表表示,这是一次艺术的盛会,也是一次中华民族丰厚文化财富的集中展示,充分体现了全国人民共建和谐、共迎奥运的心声。这些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凝聚民族精神的无形力量,也是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不竭源泉和精神动力。
其实,现代奥运会的主角从来都不仅仅是体育,每个承办国在奥运会举办期间,都会用各种方式向世界展示自己的文化传统,而广场因其开放性,无疑是这种展示的最好载体。北京奥运会把“人文奥运”作为三大理念之一,文化在其中所占的分量不言而喻。利用广场这个载体,让来到北京的各界朋友能够近距离地感受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同时也把他们特有的文化带进来,使广场不仅仅是展示,而且还成为各个国家、各个民族文化平等交流的舞台,此次中国国际合唱节选择在奥运文化广场上放歌,无疑为广场活动增添了一抹国际色彩。
多方参与营造奥运气氛
随着2008年的日益临近,北京的奥运气氛愈加浓烈,各种文化活动都围绕着这个主题开展。在去年的广场文化活动中,迎奥运活动就已成为主角,尤其在奥运口号和吉祥物公布以及奥运倒计时千日等具有纪念意义的时刻,在大大小小的广场上,群众以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喜悦和期盼的心情,充分体现出“全民奥运”的精神。
面向社会,贴近群众,强调广泛参与是本届奥林匹克文化节的精髓。可以说,群众参与性是本届文化节的一大亮点,不管是当地老百姓,还是外地文艺团体,他们都共同表达了全国人民喜盼奥运的心情,携手宣传“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口号和理念。在这个过程当中,各方人士都积极参与进来,使得此次奥运广场活动呈现出一种丰富多元的态势。7月2日晚,海淀公园的宁静被激情四溢的欢歌笑语打破,由“北京2008”奥林匹克文化节组委会、北京市文化局支持,北京青年文化交流协会、第三届海淀文化节组委会主办,北京青年宫等多家单位共同承办,以“激情奥运、创意无限”为主题的首都青年文化艺术创意精品展演活动在海淀公园制造了一次青春与激情、传统与现代的大碰撞。这一活动将第四届“北京2008”奥林匹克文化节活动与政府主办的文化广场活动及首都青年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结合起来,意在激发首都青年着力创新的聪明才智,鼓励创意新颖独特、内容健康向上、形式风格多样、符合奥林匹克精神的文化艺术创意作品脱颖而出。展演活动的全部节目都是首都各大高校学生和社会各阶层青年朋友创编的,从形式和内容上都力图创新,如中国传媒大学D. E舞社的同学把街舞和现代舞、摇滚等时尚元素结合起来,创作了街舞《天炫地舞》,而《2008情牵北京》、《北京邀请全世界》、《我是志愿者》、《追》等节目均表达了首都青年对奥运会的期盼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首都青年文化艺术创意精品展演活动只是海淀公园奥运文化广场系列活动中的一项,海淀区委、区政府把广场活动与每年一度的“海淀文化节”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紧扣时代主旋律,以青春活力、创意无限为主线,让专业的、民间的、时尚的各类作品与奥运紧密相连,在五环的旗帜下全面呈现,使广场活动更加强化国际性与民族性、艺术性与群众性的完美结合,展示多元文化特色。
同样,朝阳区也把奥运广场活动与“社区一家亲”等品牌活动紧密结合,汇集了国际体育电影周社区电影展、中外名曲合唱音乐会、老外与市民“奥运英语”互动活动、儿童优秀节目演出、“夕阳红”中老年服装表演和各街乡优秀节目会演等精彩内容,充分体现了广场活动的广泛参与性和“人文奥运、和谐社会”的时代主题。怀柔区各部门以及各镇乡、各街道,则通过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举办了以“迎奥运”为主题的健步走、太极拳、健身操、健身秧歌等活动,推动怀柔区全民健身活动的广泛开展。石景山区北京国际雕塑公园文化系列活动则包括了“放歌奥运——石景山区群众歌咏大会”“舞动奥运——石景山区群众广场舞展演”“心向奥运——北京·山西文化艺术展演”“闪亮奥运——石景山区灯会展示”以及中国国际合唱节部分节目展演、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之声”合唱团演出等各具特色的文化活动,50余支各类文艺团队登场亮相,万余名观众游客参与其中。
2008,到北京“体验中国”
北京市一直非常重视广场文化的建设,曾经举办过“北京市十佳特色文化广场”评选活动,市委宣传部、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和市文化局还曾联合18个区、县的党委、政府及文化部门在2001年共同举办了“北京广场文化年”活动。可以说,广场已成为京城百姓进行文化休闲的最重要的场所之一,也是政府服务基层群众、提升城市形象、构建和谐社会的最重要的抓手之一。目前,北京市已基本形成了形式各异、数量众多、点线结合的文化广场布局。去年年底,北京市文化局开展了2005年北京市优秀区(县)、街道(乡镇)文化广场评选活动,此次参加奥运广场活动的海淀公园、什刹海文化广场和怀柔明珠文化广场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其实,早在去年的奥林匹克文化节期间,北京市文化局已与奥组委、有关区共同在什刹海、莲花池公园、朝阳公园、天桥等地做过奥林匹克文化广场活动试点。今年,北京市全面启动奥运文化活动,广场则成为主要载体。市文化局在积极配合奥组委等有关部门举办好“奥林匹克文化节”的同时,主要负责实施地域特色更突出、活动内容更丰富、参与程度更广泛的城市奥运文化活动,其中重点组织实施了“体验中国”奥运文化广场活动。他们在借鉴去年经验的基础上,设立标准,确定了5个试点广场,并成功地组织了外地艺术团体进京演出。按照他们的设想,在2008年奥运会举办期间,将依托30个公园或文化广场,吸引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港澳台地区进京展示本地区最有特色、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项目,使各国运动员和宾客近距离地接触和感受绚丽多彩的中华文化,掀起以展示中华民族文化为核心、各国文化交相辉映的多元文化共存、共融的高潮。为此,北京市文化局将在设施建设、节目组织、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工作。
在设施建设方面,全市将整合现有公园、文化广场资源,到2008年在全市建成一批环境优美、适于群众休闲的文化广场,使之成为市民欢度奥林匹克狂欢节的主要公共场所。在节目组织方面,将扶持一批基层奥运品牌文化活动和特色文化活动,还将以家庭为单位,在全市培育有艺术展示和收藏品展示能力的对外文化交流户,如剪纸、风筝、宫灯、泥塑、糖人、布贴、烙画、编织、刺绣等专业户。在队伍建设方面,将在遍布全市的社区、农村中,发展艺术门类齐全、热心公益事业的基层文化志愿者队伍,力争到2008年达到1万人;壮大音乐、舞蹈、戏剧、摄影、美术等艺术门类的群众业余文艺团队,到2008年全市有组织的业余文艺团队达到1万支,重点建设一些具有一定规模的群众艺术团队(例如大鼓、秧歌、龙狮、旱船等);同时,广招项目策划与管理人才,充实组织管理机构,确保“体验中国”奥运文化广场活动的高水平开展。
说到标志性文化广场,北京市对此有着自己的理解。位置、面积、设施当然要有一定规模和档次,舞台、大屏幕、绿地、休闲场所也是必不可少,既美化景观,又能为老百姓提供文化服务,这样的广场才符合大都市形象。除此之外,广场还应包括有资讯传播、培育市民时尚健康生活习惯等功能。随着政府职能的转换,随着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进程加快,为基层群众提供文化服务、实现他们的文化权益越来越成为文化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北京市广场文化活动已逐步摸索出一条“政府组织、群众参与、各界支持、百姓受益”的文化活动机制,初步形成了场地互联、活动共办、人才互补、资源互用、各层次群众广泛参与的活动网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文化广场以其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独具的娱乐和调节功能、教育和服务功能、交流和沟通功能将高雅艺术与民俗文化、传统艺术与现代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广大群众享受文化和展示艺术才华的舞台,较好地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综合素质,也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位和文明程度。对于北京市文化局来讲,奥运文化广场在目前具有更多的为奥运营造气氛、阐示奥运人文精神、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增进文化交流的功能,同时,它也是北京市构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广大群众文化权益的一个重要环节。据介绍,经过各方努力,到2008年,北京市将拥有包括广场在内的上千处演出场所,北京市民以及国内外的客人将能够在这里体验到多样的文化享受。
7月16日晚,石景山区国际雕塑公园里,“福娃宫灯”“申奥飞舞”“龙腾奥运”等数百盏形态各异的彩灯吸引着众多前来观看的群众,第四届“北京2008”奥林匹克文化节奥运文化广场活动闭幕式在此举行。北京市石景山区和山西省文化厅联合演出了以“弘扬人文奥运精神、展现传统民族文化”为主题的文艺节目,演出突出了本次文化节“体验文明、共享奥运”的主题,以激昂、热烈、时尚、现代为特色,凸显民族文化,体现互动性、群众性。来自山西民间艺术团表演的鼓舞《盛世华章》气势磅礴,河曲民歌特色浓郁;石景山区文化馆为本次文化节创编的大型歌舞《相伴到永远》彰显主题;特邀外国友人演出的节目新颖别致……传统与现代交融,时尚与经典荟萃,台上台下融为一体。在这个激情荡漾的晚上,今年的奥运文化广场活动圆满落幕,但是,正如北京市文化局局长降巩民在闭幕式致辞中所说:“体验中国”之旅才刚刚开始。
上一篇: 俄罗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艺术展在首都博物馆揭幕 |
下一篇: “走向盛唐”归国汇报展本月在长沙拉开序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