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领略精华 释放真情——从“情系中原”看特色文化活动的组织策划
发布时间:2006-07-26 10:59 来源: 编辑:kuaner
信息来源: 2006-07-26

 

来自我国港、澳、台三地的嘉宾新郑共祭轩辕黄帝

 

 

嘉宾观看民间绝活表演——长鞭灭烟

 

 

嘉宾参观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

 

    文化传播网(张小兰):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政府、社会组织和企业日益广泛地组织和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各种经济文化节、旅游文化节、产品促销文化节、周年庆典、电视晚会、广场演出等等,内容丰富多彩,形式五花八门。然而,在层出不穷的文化活动中,高品位、成品牌、有特色、可持续的文化活动所占的比例却很小。由中华文化联谊会和河南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河南省文化厅、省台办承办,沈春池文教基金会、周凯剧场基金会、台北市文化艺术促进协会、唐龙艺术经纪有限公司协办的“情系中原——两岸文化联谊行”活动,便是在众多大型文化活动中脱颖而出的已渐成品牌的一个品位高、具有一定可持续性的特色文化活动。

 

    中华文化联谊会会长、文化部副部长孟晓驷、河南省副省长王菊梅、文化部港澳台司司长李冬文、副司长张爱平、河南省文化厅厅长郭俊民、河南省台办主任徐宁生、河南省文化厅副厅长李霞、所到城市的主要负责人和有关具体工作负责人肖夏勇、康洁以及150位来自我国台湾、香港、澳门和内地的嘉宾参加了这次令人难忘的活动。

 

    自2001年举办“情系三峡——两岸文化联谊行”活动以来,随着“情系黄山”“情系香格里拉”“情系敦煌”和“情系中原”等活动的先后展开,中华文化联谊会的“情系”系列活动已经在两岸文化交流中成为一个深入人心的品牌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的参与,它不但为两岸三地文化界的朋友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中华文化和增进密切往来的平台,而且成为一个共同汲取民族历史文化养分、碰撞思想火花、共谋中华文化发展大业的别开生面的文化沙龙和特别的同胞聚会。

 

    回顾“情系中原”活动,我们发现,作为一个兼具交流、研讨与联谊、考察等多种功能的大型文化活动,该活动具有以下三个突出特点:

 

    一、领略精华——力求用最短的时间最充分地领略中原自然与人文景观之精华。

 

    经过组织者精心的准备,在短短10天的“情系中原”活动中,参与者能够充分地感受到中原历史文化的厚重魅力与自然风光的灵秀俊美。在河南境内的考察线路是中华文化联谊会与河南省文化厅的有关负责同志实地筛选和反复研究后确定的,以致于一拿到日程表,嘉宾们就已经开始兴奋和惊讶。仅用10天的时间,便可以领略到河南如此众多的一流文化景观,不少人以前真没想到河南有这么多的文化名胜值得去——从郑州的河南博物院、新郑的轩辕黄帝故里、开封的清明上河园、大相国寺、龙亭公园、山陕甘会馆,到安阳的殷墟、汤阴羑里城、林州红旗渠、太行大峡谷,焦作的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济源的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再到洛阳的龙门石窟、关林、天子驾六博物馆、古墓博物馆、白马寺,登封的嵩阳书院、少林寺、塔林、中岳庙,并且一路上饱享一般旅游难得领略的文化大餐,观看经典文艺表演,从豫剧《程婴救孤》到歌剧《木兰诗篇》,到观摩官瓷、汴绣、木版年画的制作过程,还能亲手给自己拓一张古老的木版年画留作纪念。嘉宾们反映,如此密集的“情系”行程,一路走过来却并不感到特别辛苦,心情很是轻松和惬意,主办方在吃住行方面的安排非常周到,让人没有任何后顾之忧。比如,由于每一两天就要换一次住处,所以装运行李的工作就十分重要,但是行李是不需要嘉宾自己动手的,井井有条地被转移到下一站。嘉宾的胸卡和日程册上都印有每个人在每一站的房间号,每位嘉宾都有几个印好自己名字和每一站所住酒店房号的行李牌,行李牌的颜色各车不同,别有行李牌的行李只要放在自己的房间门口之后就不用管了,装车、卸行李,被直接送到下一站宾馆的房间内。这一小小细节背后是一丝不苟的准备工作,精细到没有一个人的行李牌上的房号出现一处错误,嘉宾在每站都可以在房间内拿到自己的行李。

 

    所考察的文化景观之中,有不少是一些嘉宾没想到的,比如周文王推演《周易》的中国第一座国家监狱安阳汤阴的羑里城,很多人不知道就在河南;比如在太极拳的发祥地焦作的陈家沟附近观看太极拳“功夫”表演,心中的感受就非同寻常;又比如这次在河南竟然看到了绝对难得一见的成对的国宝连鹤方壶和司母戊大方鼎,运气显得格外的好;再比如台湾嘉宾在太行大峡谷领略了以前只能在台湾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溪山行旅图》中才能领略的同样迷人的风光,感到兴奋不已。一地一特色的饮食也令人赞不绝口,焦作的铁棍山药、洛阳的水席、郑州的会面、开封的小吃等等,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此外,此行所安排的解说之详尽,解说之中所蕴涵的文化历史知识之丰富,亦是一般的旅游所没有的。

 

    二、交流思想——来自各地的嘉宾以各自不同的视角相互交流感受,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出谋划策。

 

    7月11日,在郑州召开的“情系中原——两岸文化联谊行”中原文化理论研讨会上,台湾著名作家李昂说:“这次中原之行,完全颠覆了我对河南的印象。我早就应该来河南看看了!”她说通过对河南当地的饮食发现,台湾许多被认为是本土的小吃也是源自中原。比如洛阳水席中米粉汤在台湾也有,排骨酥也一样,就连被认为是最有台湾特色的鲁肉饭也是源自这里,早在周天子的八珍宴中就出现了。随着中原文化、河洛文化的不断南迁,中原的饮食文化被带到了台湾。

 

    从饮食文化到建筑文化,再到戏剧文化和民俗文化,在这次研讨会上,来自台湾、香港、澳门和内地的专家学者们就“中原文化的存在形态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中原文化的现代价值及其研究与保护”两个主题,充分交流了各自的见解,纷纷发表了研究心得。河南省社科院文学所所长王永宽认为,河洛文化是以洛阳为中心的古代黄河和洛河交汇地区的物质与精神文化的总和,在中华传统文化体系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台湾民俗研究专家庄伯认为,台湾传统书画艺术追溯“中原”传承是一个很重要的方向,近年来在台湾民俗与民间美术研究方面,与中原文化的关系更是主题所在。国家文物出境鉴定河南站站长夏志峰认为,东周时期是中国统一的前夜,在500多年的时间里,中原地区经历了无数次不同文化的碰撞和种族的融合,一个具有强大包容性且又容忍地域特色存在的文化集合体产生了。种族的区别逐渐消失,所有的种族都认为源自一个共同的祖先,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文化已经将中国统一了。台北大学民俗艺术研究所副教授李乾朗介绍了世界先进国家古建筑保存的立法观念以及如何奖励古建筑保存与维护利用、如何培养古建筑相关专业人员和古建筑所能带动的创意产业,他强调古建筑保护一定要让周边的老百姓有参与感和利益共同获得,比如少林寺的保护一定要让周边老百姓觉得和他们有关系,如像强健体格的作用等。郑州市豫剧院院长、一级演员虎美玲说,河洛文化作为中原文化的核心,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源和主干,它对豫剧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在海峡两岸的交流中,豫剧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同祖同宗是炎黄、同根同脉是汉唐”。在两岸豫剧交流过程中,能真切感觉到台湾各界对豫剧怀有的特殊感情。

 

    除了研讨会之外,一路上,各车的嘉宾以自我介绍、小型活动研讨等多种形式,在车内外进行了充分的思想交流和意见交换。在参观殷墟博物苑的时候,嘉宾们一方面对殷墟的文物保护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赞扬,另一方面也诚恳地提出了一些建议,比如应更加考虑观众参观时的舒适度问题,可否搭建参观走廊,设有遮阳的设备,从环保的角度考虑最好不用木头搭建观望台等等。还有嘉宾对开封清明上河园提出改善意见,认为不要用水泥去做,一定要用原来的材料,恢复原貌,否则太假,找不到真实感受。

 

    “情系中原”活动还引发了一些深层的文化思考。澳门参访团团长吴志良先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畅谈了参加此次活动之后对于中国文化开放与创新及其发展问题的思考,他认为,传统文化依然是我们思想理论的源泉。台湾国光剧团副团长钟宝善认为,他们以往的一些与大陆的文化交流主要是从创作方面的交流,“情系”系列活动引伸出了一些实质性的交流,海峡两岸的中国人能够借助“情系”活动的平台,共同发展文化事业。

 

    三、释放真情——中原之行使嘉宾们踏上了寻根之旅,每个人的内心都充满着一种感动。

 

    “情系中原”活动最突出一个“情”字,每一个中国人在这次中原文化寻根之旅中,都被某种剪不断的民族文化情感所牵动。

 

    前台湾海基会秘书长焦仁和先生和夫人谈海珠一路上显得兴致勃勃。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焦仁和说:“我是标准的中国人,虽然在国外住过几年、读过几年书,但还是喜欢中国的诗、词、古文,中国的艺术文化,比如京戏。” 他说自己从小对中国历史、地理的爱好让他与这片土地神交已久,认为自己在文化的认同上,甚至比一些大陆的中国人更中国人。他说自己一直有一个信念,就是两岸之间一定会越走越近,两岸文化上的同根同源是没办法否定的,两岸的交流应该多建立民众的感情,增加了解,降低敌意。不要因为政治而影响经贸以及民众的感情交流,那样就会因噎废食。

 

    台湾裕龙企业集团总管理处副执行长苏庆阳对本报记者说,我是一个企业家,但是与大家一样对中国历史文化非常着迷。作为至少在台湾已经生活了9代的台湾人,我的祖籍是闽南,当然也应该到河南来寻根。作为一个中国人,每次来大陆我都非常高兴,我是学水利的,三峡、小浪底、南水北调是非常了不起的工程,让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感到非常骄傲。

 

    在5号车就坐的台湾著名作家陈映真先生仔细阅读了同车的澳门书法篆刻协会理事长陈志威先生一路上即兴写的诗词,他挑出一首便于朗诵的《殷墟博物馆留题》,让车友们用普通话、客家话、潮州话、闽南话、广东话、四川方言、陕西方言、河南方言大声朗诵:“心慕神驰甲骨乡/中华瑰宝地珍藏/吾今拜读思前辈/绝世才情为国邦。”

 

    在“情系中原”活动的闭幕联欢会上,一些在路上言语不多的台湾嘉宾,也敞开了自己的心扉,用歌唱、用舞蹈、用感言,抒发了自己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和内心深处浓浓的中国情。

 

    从此次“情系中原”活动的成功,我们提炼出策划组织一次特色文化活动的几个基本要素:一是明确主题,有“情系”的主线贯穿文化活动始终,成为活动的灵魂;二是具有高度,文化寻根之旅的创意使整个活动具有亮点和高度;三是整合资源,从组织参与者到安排整个行程,本次活动都巧妙地把分散的资源通过中华文化联谊会的努力进行链接聚成合力,四两拨千斤,化零星力量为整体力量,充分发挥了各组织、各地方的潜能和优势,并适当借势,形成一个资源整合的平台;四是满足情感,情感对人的行为具有选择性和指向性作用,活动必须让参与者产生共同的情感体验和共鸣,才能获得成功;五是名人效应,利用专家名人的参与,进一步带动活动产生更大的影响;六是提供便利,文化活动的宗旨应该是让参与者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陶冶情操、愉悦身心,一流的后勤服务是重要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