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爱与艺术同生——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美术创作院画家一行赴遵义捐资助学
发布时间:2006-12-05 14:58 来源: 编辑:汪淼
信息来源: 2006-12-05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美术创作院认养布政小学李玲倩、李涛两位孤儿。

 

 

草原牧曲(国画)   张道兴

 

    什么是艺术最直达心底的深切关怀?

 

    是一幅作品、一首歌曲本身,还是一种精神、一份希望、一个信念的传播和承继?

 

    当越来越多的商业活动打着“艺术”的幌子,当这类艺术活动沾染了太多“铜臭”时,这使得许多艺术家都有些避之惟恐不及了。在这样的时候,一个看似普通的捐助活动收获了不普通的真情:延续长征精神,扶危济困,升华快乐。

 

    11月25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美术创作院院长郭怡孮、副院长满维起带队,包括著名画家于志学、张道兴、尼玛泽仁、谢志高、张复兴、陈永锵、赵建成、苗再新等人在内的30多位画家从全国各地赶往贵州遵义,出席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美术创作院泗渡布政希望小学的奠基典礼。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美术创作院自2004年成立以来,不断推出有重要影响的展览和学术活动,为美术界所瞩目。这次,他们发起和组织了全国60多位著名画家为贵州遵义捐赠一所希望小学,并且慰问孤寡老人、收养两名父母双亡的孤儿,为老区人民献上一片爱心。

 

    在布政小学的旧址,数百名小学生已经整整齐齐列队欢迎这些远道而来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他们敲锣打鼓、唱歌跳舞表达着他们幼小心灵的无尽的感谢,每一张稚嫩的小脸都洋溢着幸福的神情。“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美术创作院泗渡布政希望小学”奠基典礼仪式正在这里举行。遵义市委市政府、布政小学所在区委区政府各有关领导以及布政小学全体师生和画家们一同出席了典礼仪式。小小的广场、破败的校舍、渴望学习的眼神再一次感动了在场的所有画家,可能,在画家们的艺术生涯中,曾经游历万水千山,也曾经被山水风物感动过,但这样的场面却令他们内心震撼!他们纷纷举起相机,记录下一幕幕感人的场面。这是一次不寻常的经历,也会成为他们今后的创作和生活的精神助推器。

 

    仪式结束后,画家们还慰问了当地的三户贫困家庭,为他们送去了防寒的衣物、生活用品和现金。著名画家张道兴先生挥毫为新校舍题写了校名“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美术创作院泗渡布政希望小学”和“画家林”。全体画家挥动铁锹,植下了象征希望和未来的“画家林”,未来和希望寄托在这一片美丽而贫瘠的山乡,“画家林”将见证孩子们的成长,也见证艺术家们的爱心和情怀。

 

    中国美术创作院全体画家还收养了李玲倩、李涛姐弟俩,并拿出从北京精心选购的衣物和钱款赠送给他们,郭怡孮院长牵着姐弟俩的手,嘱咐他们好好学习,并表示将一直负责他们读完大学走向社会。面对亲人一般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姐弟俩泣不成声。

 

    中国艺术研究院党委副书记杨化玉代表艺研院感谢画家对活动的支持,他在讲话中说,我们国家当前处于经济调整发展的进程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想正在全国人民的心目中牢固树立,但是,一些革命老区和偏远地区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在发展的过程中,相对滞后。为此,我们在感受改革开放、经济建设成就的同时,有责任来关心和帮助他们。这次义举,响应党的号召,是文艺界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所作的一篇大块文章。希望能给更多的贫困地区和失学儿童带来实际的益处。中国美术创作院副院长满维起说,他本人曾经多次来贵州采风,去过不少风景如画的地区,但这些地区却常常与贫困相伴,很多画家也都有深刻的感触。这次活动的发起和组织能够如此顺利,与画家们的真切感受有紧密联系。很多艺术家都很忙,但他们接到活动的倡议后,纷纷表示要捐出自己的画作,来表达自己的一份心意。他说,我认为在我国当前的发展时期体现出一种精神,这就是携手共建家园的奋斗精神、互助精神。它也充分体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群众基础和精神动力。他同时表示:此次活动,将是一个开始,在今后的工作中,还将不断组织类似的活动。

 

    此次活动有来自全国各地60多位知名画家参与,他们踊跃捐赠画作,表现出扶危济困的极大热情。他们中有些已经是年过古稀的老一辈艺术家,有的还是风华正茂的青年才俊,但在活动中表现出积极性和责任感,令人感动。据了解,布政希望小学目前有学生373人、教师27人,占地5亩。新建成后的校舍将于半年后建成,预计明年将投入使用,学生增至500人,建筑面积135平方米,将服务周边3000多名老区群众。

 

    下午,画家一行参观了娄山关战斗遗址和遵义会议会址,瞻仰了红军山烈士陵园。老将军、著名画家张道兴代表画家向纪念碑敬献花篮。

 

    在随后的几天中,画家还奔赴贵州的仁怀、习水、赤水等地采风。上演了红军四渡赤水出奇兵神话的赤水河,分布在贵州群山中的大同和丙安古镇;在雄伟和幽深的竹海中领略生命拔节之旺盛,在高峻的群山中感受飞瀑倾泻的壮烈,他们忘记了登山的劳顿,在山水间留连、赏会。自然的蒙养陶冶了艺术家的情操,而艺术的创造也或者正是诞生于心灵和自然碰撞的刹那吧。

 

    (来源:文化传播网/严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