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颁证仪式暨专场演出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
发布时间:2008-02-21 09:07 来源: 编辑:kuaner
信息来源: 2008-02-21
    2008年2月20日上午,由文化部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承办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颁证仪式暨专场演出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在文化部举行,文化部办公厅副主任陆耀儒,文化部社会文化司(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司长张旭、巡视员周小璞,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常务副主任张庆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田青出席发布会,46家在京及地方平面、网络、电视主流媒体参加发布会。发布会由陆耀儒副主任主持。

新闻发布会现场,主席台就坐有:文化部办公厅副主任陆耀儒(左二),文化部社会文化司(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司长张旭(左三)、巡视员周小璞(左一),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常务副主任张庆善(右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田青(右一)

  首先,张旭司长向与会记者介绍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颁证仪式情况。2008年2月28日下午,由文化部主办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颁证仪式将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届时将邀请国务委员陈至立、文化部部长孙家正、文化部党组书记于幼军、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及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负责同志,以及来自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近百位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代表参加。周和平副部长将担任仪式主持。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人为载体,主要依靠传承人的口传心授来传承。传承人掌握并承载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知识和精湛技艺,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的宝库,又是其代代相传的代表性人物。命名和认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是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精神,为有效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鼓励和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而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文化部已于2007年6月公布了第一批226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此次公布的是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共551名,包括了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民俗等五大类。这次传承人命名和证章颁发仪式的举办,是文化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上的又一个重要举措,不仅有利于提高传承人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广泛宣传他们的艺术成就,让更多的人认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从而进一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同时也是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重要体现。对传承人的命名和证章颁发,将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工作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然后,张庆善副院长向与会记者介绍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戏曲、曲艺、音乐舞蹈专场演出的情况。2月26日至29日,由文化部主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戏曲、曲艺、音乐舞蹈专场演出将分别在北京梅兰芳大戏院、长安大戏院、民族文化宫剧场隆重举办。人因戏而活,戏因人而传。在传统的元宵佳节刚刚过后,集中展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精湛艺术,展示他们在戏曲、曲艺、音乐舞蹈各方面达到的高超的艺术成就,是我们高度关注传统、传承传统、珍视传统的宝贵契机。也是文化部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对传承人采取保护的一项有力举措。

张庆善副院长(中)向记者展示将向传承人颁发的证书及奖牌效果图,左为张旭司长,右为田青副主任

  之后,田青副主任介绍了演出的详细情况。演出将汇集不同门类的代表性传承人集中表演,其中戏曲专场既有京剧、昆曲等高雅剧种的代表,也有耍孩儿、五音戏等来自乡土民间的歌舞小戏,还有黄梅戏、豫剧、川剧、二人台这样极具地方特色的优秀剧种;曲艺专场安排了京韵大鼓、山东快书、东北大鼓、山东琴书等流行于北方的优秀剧种,苏州评弹、扬州评话、四川清音、常德丝弦等南方代表剧种,还有极富哈萨克族特色的阿肯弹唱;音乐舞蹈专场演出精选了陕北民歌、长阳民歌、黄南藏族民歌、华阴老腔、井陉拉花、蒙古族长调民歌等优秀曲目。希望借此契机,让优秀的传统艺术的传承人以及他们的艺术都能够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珍视,得到有效的传承。

新闻发布会现场

  最后,参会领导回答了记者的提问,并诚挚邀请与会记者参加即将举办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颁证仪式及专场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