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国家话剧院《坚守》剧组临时党支部先进事迹 国家话剧院党委在《坚守》剧组成立后为其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坚守》剧组临时党支部共有党员6人。王晓鹰任临时党支部书记,罗大军、孙亚男任支委。现将《坚守》剧组临时党支部情况汇报如下: 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后,全国乃至全世界都为之动容,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在不同的方面为灾区人民奉献自己的力量。由中国国家话剧院、成都艺术剧院联合出品。四川省委宣传部、成都市委宣传部、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国家话剧院、成都市文化局联合主办,的大型话剧《坚守》目前在北京上演,受到各界广泛好评。 5月24日,国家话剧院副院长、著名导演王晓鹰临危受命,26日便带领火速组建的剧院主创班子—青年导演王剑男、演员侯岩松、杨婧、舞台设计严龙——乘首班飞机赶到灾区一线。
国家话剧院著名演员侯岩松饰演男主角林道根,剧中有他大量的独白和形体动作。在排练中,他的腰伤和膝伤时时发作,但他一直咬牙挺住,在排练场里甚至由于体力消耗过大而晕倒。但在清醒后又坚持上台继续排练。国家话剧院青年演员杨婧饰演一位乡村女教师,她投入了大量的情感在角色的创作中,在排练地短短十几天里,多次掉泪,哭成了一个泪人。有些段落中,导演为了戏的效果,提醒她不要掉泪,她却抑制不住,事后她说道,她的泪,是为了这片土地。 在排练场里,两位导演都处在极为亢奋的创作状态中。在第四场连排后,导演王晓鹰掉泪了,他哽咽地说道“在这一瞬间,我的思绪飞出了排练场,我想到了灾区的那些废墟,我想到了那些失去亲人的孩子们。” 整个排练就是在这种感动中完成的。灾难考验着全体“坚守者”,从正式排练到第一次彩排,只有短短地17天时间。国家话剧院的舞台美术队伍更是在队干部周涛、孙亚男的带领下,仅用8天时间就制作出了以旋转废墟为主体形象的大型舞台布景,而在如此惊人的效率下,其艺术质量更是惊人的出色,极有视觉冲击力和震撼心灵的效果。成都市话剧团的演员们在工作中也是夜以继日,许多演员已经内退,但在接到消息后第一时间加入剧组。许多老演员抱病工作,甚至有人是自己带着针管来到排练场,在间歇中给自己注射。就在这样的奋斗中,全剧组“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坚守”着对灾区人民的爱,“坚守”着话剧工作者的良心,创作出了全国抗震救灾题材第一大戏。 昨晚《坚守》已经在海淀剧院进行了首场演出,演出进行中观众不断报以热烈的掌声,每次熄光中,都能听到观众的抽泣。许多观众表示,“感动”、“震撼”、“如此短的时间里排了如此成功的戏可谓奇迹”、“这个戏不仅仅是在作宣传,更重要的是用艺术创作来给更多的人一次深刻的心灵震撼”,观看首场演出的文化部、中宣部、中国文联的领导均对《坚守》的成功表示了由衷的祝贺,有领导同志说“这么短的时间取得这么突出的成绩实在难得,十分可喜!” 该剧由四川作家王爰飞、谢先莉编剧,王晓鹰、王剑男导演,侯岩松、杨婧主演。该剧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以丰富的手段,再现了地震带来的巨大灾难,刻画了基层干部和受灾群众的动人形象,颂扬了人们坚守职责、坚守良知、坚守信念、坚守生命的崇高品质。王晓鹰导演表示:戏剧艺术表达的不能仅是抗震救灾的过程,而应该表现灾难之中的人从恐惧、慌乱、绝望的情绪中挣脱出来,重建做的尊严、坚守生命的信念并形成人格的成长这样一个心路的历程。如次,“在坚守中磨练,在坚守中成长”这句“导演的话”便成了这次创作的主题语。 马梅同志先进事迹 马梅,女,汉族,中央歌剧院、一级演员。
马梅到了珠海之后,立即同主办方和嘉宾商议,希望把原来以“唱响奥运”为主题的独唱音乐会变为支援灾区的募捐晚会。她的建议立刻得到各方的热烈响应。 在演出过程中,马梅和她的朋友们向观众真诚地表达了自己对灾区人民的牵挂,向观众发出奉献爱心的呼吁,首先带头捐出两万元人民币,在她和嘉宾们的带领下,观众朋友踊跃捐款。最后,全场共募集善款23万余元交给当地民政部门。 在珠海音乐会募捐的同时,马梅又同中山市艺术中心等主办单位密切沟通,策划了更大规模的募捐行动。晚会也临时改名为“我们为同胞祝福----马梅独唱音乐会”。 17日晚,马梅和朋友们为中山和珠三角地区的观众倾情演唱了《浮士德》、《游吟诗人》、《水仙女》、《蝙蝠》、《风流寡妇》、《茶花女》及《图兰多》等欧洲浪漫歌剧中的经典唱段,以及“松花江上”、“曲蔓地”等中国艺术歌曲精品。马梅纯正优美的音色、刚柔相济的力度和激情饱满的表演令人如痴如醉;嘉宾在与马梅的重唱中倾注全力,座无虚席的“文化艺术中心大剧场”内高潮迭起。马梅又向灾区捐款1000元,观众、主办单位纷纷慷慨解囊,向灾区人民奉献爱心,除了64.85万元的门票收入全部捐赠,现场募捐的善款175.15万元,共计240万元全部捐献给灾区人民。 |
上一篇: 文化部系统首届职工广播体操比赛圆满落幕 |
下一篇: 文化部举办预防职务犯罪专题报告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