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文化部副部长陈晓光在开幕式上致贺辞
参加开幕式的各界领导、专家有:文化部副部长陈晓光;文化部副部长赵维绥;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国家行政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陈福今;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金炳华;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王文章;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顾问、著名红学家冯其庸;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院长韩天衡;国家大剧院副院长邓一江等。文化部副部长陈晓光首先致贺辞,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顾问冯其庸等也分别讲了话。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讲话
篆刻艺术是中国具有代表性的传统艺术,它是在古代玺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今已经有三千多年的悠久历史。篆刻以篆书为主要入印文字,融“篆法”、“章法”、“刀法”于一身,可谓“方寸之间表现大千世界”。寿山石作为我国传统印材“四大名石”之一,也有1500多年的采掘历史,包括100多个品种,琳琅满目,在篆刻印材中最具表现力。以寿山石为载体举办篆刻艺术展,将使中国传统艺术发扬光大,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艺术,并使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在北京2008奥运会期间举办大型的中国寿山石篆刻艺术展,是将中国优秀的印文化推向国际化的一个良好契机,同时也体现了“人文奥运”的时代精神。
此次“金石永寿——中国寿山石篆刻艺术展”是文化部组织的奥运文化活动的重要项目之一。中国艺术研究院已先行举办了两场相同题材的热身展。2008年4月,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举办了为期10天的“金石永寿——中国第一届寿山石篆刻艺术展”,首次以寿山石为载体,汇聚了100多位海内外知名篆刻家的500多件篆刻作品,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2008年5月,此项展览又应日本国邀请,在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中日篆刻艺术联展,进一步增进了日本人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受到日本艺术界的广泛关注与欢迎。
“金石永寿——中国寿山石篆刻艺术展”聚集了当今具有代表性的老中青三代篆刻家如刘江、许亦农、韩天衡,李刚田、石开、骆芃芃、鞠稚儒、刘洪洋、刘彦湖等知名篆刻家的优秀寿山石篆刻作品,展览集篆刻艺术、寿山石雕艺、寿山石自然美“三美”为一体,将篆刻艺术和寿山石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此次展览特别邀请了参展的篆刻家历时五个多月的创作时间,以老子《道德经》和孔子《论语》中的“上善若水”、“和光同尘”、“仁者乐山”、“见贤思齐”、“讷于言敏于行”等名言警句为内容,集体创作了135方篆刻作品。观众在欣赏当代篆刻艺术家不同艺术风格和感受寿山石印材自然美的同时,还能以独特的方式重温中国文化经典。此外,展览同期展出了由近现代篆刻大师吴昌硕、赵之谦、黄牧甫、齐白石等镌刻的众多件珍贵的寿山石经典印章以及收藏家收藏的田黄、荔枝洞、芙蓉晶、杜陵坑、善伯洞等稀世印材和钮饰作品。
为了突出“人文奥运”的时代主题,此次展览特别刊刻了一组“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团结”、“进步”、“友谊”、“平安”、“超越极限”等以奥运主题为内容的作品。为了综合展示中国篆刻的发展和传承,展览还展出了一批自春秋战国至明清时期的古代官私印精品。
展览共分为“主题厅”、“创作厅”、“经典印章及稀世印材展示厅”三大部分。主题厅展示由篆刻名家集体创作的国学经典老子《道德经》和孔子《论语》警句,把国学经典与寿山石篆刻艺术结合起来展示;创作厅集中陈列了每位参展作者新近的创作成果,这些作品呈现了当代篆刻艺术创作的不同艺术形态,代表了当今篆刻界的最高创作水准;经典印章及稀世印材展示厅,以传统书斋的布局展示寿山石收藏家的藏品,以及当今寿山石钮制艺术家的作品。整个展览多方位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
陈晓光副部长(中)在中国篆刻艺术院常务副院长骆芃芃等陪同下欣赏展品中的田黄王
展览特别设计了一个人性化的书斋式开放式展厅,融书斋、墨香、茶艺、琴韵于一体,参观者在赏印之余,可以把玩印章、聆听古乐、品味香茗、浏览琳琅满目的寿山石、阅读各种篆刻艺术书籍;可以和大师面对面交流,还可以用石材亲自体验治印的感受,充分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金石永寿——中国寿山石篆刻艺术展”为期40天,从8月10日至9月20日,期间贯穿两个奥运会——2008北京奥运会和2008北京残奥会。与上两次展览大有不同的是,展厅中特别制作了对篆刻艺术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寿山石文化的文字概述,并且每组汉字都配有英文翻译,力求在这样一个难得的历史契机,把中国篆刻艺术推向国际化的平台。篆刻艺术展举办期间,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可以在国家大剧院里充分领略中国的人文奥运文明和寿山石篆刻艺术的精髓。每天晚上到剧场观看演出的观众在演出结束后,都可以免费参观寿山石篆刻艺术展。
上一篇: 不同的艺术 一样的梦想——2008奥林匹克美术大会侧记 |
下一篇: 第二十九届奥运会隆重开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