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家宝总理视察开罗中国文化中心侧记
发布时间:2009-11-10 13:09
来源:
编辑:国际交流与合作局
信息来源: 2009-11-10
中国文化网消息:11月7日,对于热爱中国文化的埃及朋友以及工作在开罗中国文化中心的中国工作人员来说注定是个难忘的日子。这天一早,开罗的阳光仿佛格外明媚,空气异常清新,正在埃及进行正式访问的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与金字塔遥遥相望的中国文化中心,兴致勃勃地进行参观考察,并在这里为9位获得“中埃文化交流贡献奖”的埃及友人颁奖。这是开罗中国文化中心揭牌8年来,首次迎来中国国家领导人。
“尊敬的总理先生,我叫穆小龙,我姓穆,因为我的阿拉伯语名字叫默罕默德,我的名字叫小龙,因为是88年出生的,属龙。欢迎温总理光临中国文化中心,我们在这里学汉语和武术,今天很高兴向您作汇报演出。”埃及学生穆小龙流利的汉语开场白,引起在场贵宾们的格外关注。接下来,埃及学员们向远道而来的客人奉献了一台洋溢着中国风情的小节目:诗朗诵《登鹳雀楼》、太极拳表演、南拳表演、配乐诗朗诵《再别康桥》和独唱《大中国》。两个男孩朗诵完《登鹳雀楼》后,还用中文高声说道:“祝埃中文化交流‘更上一层楼’!”,而当埃及姑娘美琪载歌载舞地演唱《大中国》歌曲时,温总理则情不自禁地与大家击掌伴奏,现场气氛达到高潮。就在全部演出结束时,主持人穆小龙又突发现场感言:“尊敬的总理阁下,可以给我一分钟时间吗?”总理点头同意后,他动情地说:“去年四川地震时,我在CCTV里看到您,一个领导人,亲自到灾区去,跟老百姓在一起,我深深地感动了,也就是从那一刻起,我爱上了你!今天能亲眼见到您,我非常非常开心,特别感谢文化中心的老师们给我这个难得的机会,让我当面跟您说话。”本来大家对他的突发之举捏了一把汗,没想到他的话却博得了总理和全场观众的哈哈大笑。
总理亲自为获奖者颁发奖牌
精彩的演出让人意犹未尽。紧接着,中国驻埃及大使武春华宣布“中埃文化交流贡献奖”获奖者名单。随着欢快的颁奖乐《团结友谊进行曲》响起,埃中友协副主席艾哈迈德·瓦利大使、国际奥委会成员穆尼尔·萨比特、开罗歌剧院院长阿卜杜勒·穆伊姆·卡米勒博士、埃及国家博物馆馆长沃法·绥迪格博士、埃及文化部对外关系事务国务秘书萨勒玛·穆巴拉克博士、亚非作家协会主席穆罕默德·摩根博士、苏伊士运河大学副校长阿里·泽雅特博士、艾因夏姆斯大学语言学院副院长纳赫莱·厄立布博士、爱资哈尔大学语言与翻译学院中文系主任阿卜杜·阿齐兹·哈姆迪博士九位获奖者逐一上台。
武春华大使请总理为获奖者颁奖,温总理在文化部外联局于芃副局长的陪同下健步走上舞台,与获奖者依次握手,并为他们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文化交流贡献奖”金质奖章。颁奖仪式结束后,总理与获奖者合影留念。
精彩演讲打动人心
在热烈的掌声中,温总理即席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说大家刚才朗诵了王之涣的一首诗,其中最著名的一句话: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句话简单的说,就是你要想看得远,必须站得高,这就是志存高远。看待中埃两国关系也是这样,必须从长远的战略的眼光,来加强我们战略合作的关系。穆斯林的先知穆罕默德曾说,求知哪怕远去中国,这说明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埃及也有着悠久的文明,文化是需要交流的,文化交流是心灵的交流,是物质交流不可替代的,如果说经贸交流象征着今天,那么文化交流就象征着明天,文化交流更长远。希望开罗中国文化中心越办越好,使其成为连接中埃友谊,中国同阿拉伯国家友谊,中国和非洲友谊的桥梁。我希望有一天埃及在中国也办一个文化中心,成为沟通我们两国的桥梁。
总理在演讲最后,特别加重语气说到:“心灵的交流是不可磨灭的,就如同我们之间的友谊一样,永远长存。”
与获奖嘉宾、文化中心学员亲切交流攀谈
温总理满怀激情的讲话过后,场内掌声如潮。按照活动安排,这时参观活动应该结束,但总理却没有往外走,而是主动来到前排,与在座的九位获奖者再次逐一握手,并与之一一亲切交谈,亲耳聆听他们为发展中埃关系的建言献策,感谢他们为中埃两国文化交流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随后,温总理又临时决定参观一下文化中心教学,在于芃副局长和文化中心主任陈冬云女士的陪同下,他徒步来到中心三楼图书馆参观,与馆内埃及读者互动交流、与阅览室里的埃及读者合影。正在这里查阅资料的开罗大学的埃及姑娘婉怡,向温家宝提问:中埃都是文明古国,中国经济繁荣后,怎么把传统文化和现实生活融合在一起?
“你提的问题很深刻。”温家宝笑着说。接着,他以和为贵的古老智慧与中国处理国际事务时坚持的和而不同为例回答她的问题,“这就是融合了,你说呢?”婉怡满意地点点头,而紧接着另一个叫王婷婷的埃及女孩又提问到:“我还听中国朋友说现在中国大陆的许多青年不怎么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不如日本、台湾、香港地区。您对这个说法有什么看法?”
温总理认真地回答到:“你的意见提得很尖锐。这个问题应该是我们担忧的问题。中国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悠久文化。青年人应该把文化继承下来。你听懂了?”
王婷婷连忙说:“听懂了。我听中国朋友说,孔子说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也想这样对你说。我们非常荣幸!”
离开图书室,温总理又来到语音教室,视察中心导游班的教学情况,与正在这里学习导游的埃及学生和中国教师交谈,了解他们的学习、就业情况。
最后,总理在工作人员的催促下,才离开教室,当他来到院子里时,台阶上中心部分学员早已等候在那里欢送,总理见情,连忙走到大家中间与他们合影留念。合影结束后,总理双手合十向全体人员表示感谢。在全体人员的欢送下,乘车离开开罗中国文化中心,而这时,记者发现,总理在文化中心的停留时间已比原计划多出了半个小时。
总理的风范,打动中外宾朋
温总理参观视察文化中心的一举一动,展示了这位亲民总理平易近人的良好风范,让出席活动的中外人士无不感动。温总理这次访埃仅仅有三天时间,而在文化中心就呆了一个多小时。参观中,他始终大多数时间都是站着,几乎每个埃及朋友的谈话、提问他都耐心倾听,认真回应。细心的埃及雇员发现,从进门到离开,总理没顾着上喝一口水。本来,为迎接总理到来,工作人员特地在中心院子里铺了红地毯,但总理一进门就直奔欢迎的埃及学生,与他们握手,根本没有走上红地毯一步。而离开时,他又走到埃及朋友中间,与大家合影留念。早在头天晚上,当总理得知会场特地为他和嘉宾准备了前排沙发后,马上叮嘱工作人员,不要搞特殊,要换成一样的普通座椅。总理的言行让中心中外工作人员十分感动,中心汉语班学员艾哈默德·伊卜拉辛说,总理非常谦虚、和蔼。听说总理是很好的领导,中国人很喜欢他,我也很喜欢他,这次亲眼见到,我相信了 。
文化中心雇员伊斯兰今年刚刚在艾因夏姆士大学汉语系毕业,来到中心工作还不到一个月,为迎接总理,他和另一个雇员不分昼夜,做了大量准备工作。总理走后他发自肺腑地对记者说,为总理来访我们做的准备工作很多,很辛苦,但一见到总理,辛苦都忘了。我真幸运,下次和朋友聊天时,可以跟他们说我见到中国总理了,这是我一生最难忘的时刻,我为在中国文化中心工作而骄傲!
埃及文化部对外文化关系事务国务秘书萨勒玛说,很感谢总理给我颁奖,他的到来对加强中埃两国文化交流很重要,我希望两国交流能因此进一步得到加强。
获奖者、开罗歌剧院院长穆伊姆表示,歌剧院之间的交流体现了两国人民近距离的交流。去年我们双方分别用最好的设施来迎接中国的《图兰朵》和埃及的《阿伊达》。我希望我们埃中之间关系能发展得更好,我们明年还要迎接中国两个大团来歌剧院演出。
总理的到来,同样激发了在埃及中国文化志愿者的激情。苏伊士大学汉语教师寇才军聆听了总理的演讲后,心情格外振奋,他说:温总理讲话非常有文采,特别适合文化中心的交流氛围,他的讲话既介绍了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又对埃及文化表示了尊重,显示了总理深厚的文化底蕴。我觉得总理的整个讲话非常到位,对埃及人和中国人都是一种鼓舞。在异国他乡,看见总理很激动,觉得总理很亲切。
而来自开罗大学汉语教师志愿者吉祥波也有同感,他表示,作为汉语教师志愿者,温总理的讲话让我深受鼓舞,深感责任重大,我们奋战在对外汉语教学第一线,是中华文化的推广使者,对中外文化交流更是责无旁贷,我一定会谨记总理的话,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中埃文化交流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为增进中埃两国的友谊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