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建构之维——2010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拉开帷幕
发布时间:2010-08-19 09:05 来源:中国美术馆 编辑:易硕
信息来源:中国美术馆 2010-08-19

  

开幕式现场

    818日下午,“建构之维——2010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在中国美术馆隆重拉开帷幕。文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王文章,文化部艺术司司长董伟、副司长诸迪,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美术馆的有关负责人,以及美术界、文艺界的著名专家学者、当代艺术各个不同领域的艺术家代表汇聚一堂,参加了“建构之维——2010年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的开幕式。开幕式由中国美术馆副馆长梁江主持。

  本次展览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美术馆联合主办,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当代艺术院承办,参展的艺术家有罗中立、方力钧、张晓刚、曾梵志、汪建伟、王广义、徐冰、许江、韦尔申等20位中国当代艺术院特聘的艺术家,他们是过去三十年来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也是中国当代艺术界的领军人物。本次展览是中国当代艺术院成立之后,以开放、交流和向公众展示的方式,向公众所作的首次汇报,意义重大。

  以“建构之维”作为本次展览的主题,其意旨在于,一方面呈现中国当代艺术多元的创作格局与艺术家各具个性的探索,反映当代艺术与中国社会文化现实的联系与互动,另一方面,突出“建构”的意义,提示当代艺术在当代文化发展中所表现出来的建设性价值。展览及相关学术文献的出版,以及30余位理论家参加的学术研讨会,将展开对于中国当代艺术发展脉络的进一步梳理与分析,以求辩证评价和认识中国当代艺术的文化意义与创造特征,总结有益的经验,对中国当代艺术的未来发展产生积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此次展览共展出50余件(组)作品,除了各艺术家的代表性作品外,数十件新作是首次与公众见面。

  本次展览的学术目标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呈现当代艺术在各个历史段落与中国社会文化现实的联系与互动,注重其在参与当代文化建设过程中所呈现出的特征与意义。第二,突出“建构”所呈现的艺术、文化、精神价值,强调在不同维度上的开放与多元性。第三,凸显艺术个案的研究价值。以参展艺术家的个案为坐标,勾勒中国当代艺术的基本发展脉络与多元化的创作格局。第四,通过中国美术馆这一公共文化空间,让当代艺术进一步走向社会,贴近大众,让公众更全面地了解和欣赏中国的当代艺术作品。

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诸迪讲话

  开幕式上,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诸迪受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的委托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指出改革开放为中国当代文化和艺术的多样发展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当代艺术作为新的艺术型态,以探索和创新的精神面向丰富的社会现实,多方面地反映时代变革的气象,拓宽了艺术表现的语言,拓展了社会审美的视野,呈现出活跃的生机和创造的活力,它的积极成果已成为思想解放、社会进步和文化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表征,并在国际当代文化艺术的交流与对话中体现出鲜明的当代意识,也体现了当代中国所具有的文化包容性与开放性。诸迪高度肯定了此次展览的意义与学术价值,表达了对中国当代艺术未来发展的期望。

中国当代艺术院院长罗中立致辞

  中国当代艺术院院长罗中立在致辞中,对各级领导对本次展览的关心表示谢意,同时也表达了对中国当代艺术未来的建设与当代艺术发展前景的充分信心。

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致辞

  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致辞,感谢文化部领导对此次展览的关注,感谢参展艺术家对展览的支持。同时希望中国的当代艺术能在未来的发展中彰显源自中国社会发展现实的时代精神,以建构的姿态为发展取向。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发言

  随后,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作为艺术家代表发言,他代表参展艺术家感谢各主办方的关心与支持,简要介绍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历程,并表示将不断地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开幕式后,有关领导及嘉宾参观了该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