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报:“2005国际艺术品牌大师论坛”于11月7日在上海科技馆拉开帷幕,被文化艺术界誉为“起死回生、点石成金”的神奇运营大师凯撒亲临论坛,成为第七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一道新风景。
论坛用中英文同步传声的方式开讲,上海戏剧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的学生以及部分文化单位主管、艺术院团经营管理者旁听了论坛。凯撒的演讲贴近现实、毫不抽象,他结合亲身经历向听众讲述了艺术创作的重要性、艺术产品的营销方式、营销前的策划、准备工作以及如何塑造院团自身的社会声誉、削弱购买者的抵御力、开通更好的筹资渠道等等。他还结合英国皇家歌剧院的例子,细致入微地讲述了如何使这家剧院重焕生机的故事,以及如何省钱又将利益最大化、如何用最短的时间提高院团的知名度、如何分地区分阶段实施营销等等,甚至连贴片广告内容的选择、进行营销的心理战术及语言表达都进行了生动阐述。尽管东西方文化存在差距,但许多营销的方式策略都是相近的。
凯撒在演讲过程中不断要求观众提问,现场互动良好,观众纷纷针对国内演出市场及自身院团存在的敏感问题请凯撒答疑解惑,比如赠票问题、国内演出市场票价虚高及观众承受力的问题、培养观众的问题、宣传投入比例的问题等等,凯撒都一一进行了分析解答。当有听众提到中国筹资难的问题时,凯撒回答说,筹资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容易,包括美国,赞助商都是难伺候的。他认为,中国的文化市场在营销方面有待加强,但要注意的是,艺术要永远凌驾于商业之上。
四川省演出展览公司的主要经营管理者一行4人慕名来到论坛。总经理周陵军告诉记者,他们4人都是做舞台艺术和娱乐活动的,对目前的艺术创作和市场营销正面临困惑,希望凯撒能指点迷津。
上海戏剧学院艺术管理系一位叫刘阳帆的同学说,她对国内演出业的一些思考和困惑在论坛上都一一得到了解答,大师举的例子都是课本上学不到的,遗憾的是由于还没踏上社会,一些学术性语言还不太能理解。
上海市长宁区文化局副局长张明远说,凯撒带来了很多国外演出市场的先进理念,对自己所管辖的文化产业、文化经营团队是一种启发。文化产业在中国还很不成熟,与国外有很大差距。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已不仅仅是传统的概念,IT业、多媒体等等也都纳入了文化的范畴,中国的文化市场大有可为。
但遗憾的是,记者在现场看到,除了学生外,主宰国内文化产业方向、本该参与论坛的文化产业制作人、经纪人,文化集团总裁、经理人以及各艺术团体、演艺公司、演出场馆的经营者数量还很少。
对此,论坛主办方、上海国际艺术节之友俱乐部有限公司董事葛宏伟解释说,由于凯撒公务缠身,令来沪变数太多,直到最终敲定才向各地发送邀请函,主办方准备很不充分。由于首次举办这样规模的高峰论坛,在经验上还略显不足。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是市场化运作,除学生外,听众必须向主办方缴纳一定的费用,费用也是制约听众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