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报:北京通州两项具有浓郁的大运河文化特色的传统音乐和民间舞蹈项目,日前已通过专家论证,将分别申报国家及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
通州区此次申报的“通州运河船工号子”属于传统音乐项目,是流传于通州地区几百年间漕运劳作中的号子。随着大运河漕运功能的衰退,目前只有一位75岁的赵庆福老人还能唱“运河号子”。
“通州运河船工号子”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科学价值,是运河文化和北京文化标志性的文化符号之一。为使这一沉睡近百年的“运河号子”重新唱起来,通州区文化委曾多次请出赵庆福登台演唱原汁原味的“运河号子”,其中有“摇撸号子”“闯船号子”“拉纤号子”“出沧号子”“跑蓬号子”等,时而铿锵有力,时而婉转悠扬,深受百姓喜爱和欢迎。区文化馆为使这一独具运河文化特色的劳动号子得以传世,挖掘整理出了运河号子的8个号种,录制了22首号子的演唱,并依此创作了新的运河号子搬上舞台进行演出,为这一流传数百年的劳动号子赋予了新的内涵。最令人兴奋的是,赵庆福老人正在天津戏曲学校读书的16岁小孙女如今已做了运河号子的传人。
通州区张庄村龙灯会成立于清道光14年(1835年)左右。张庄村龙的造型在北京地区极为少见,蓝色双龙,龙的方口大张,龙脖处系5只大铜铃,晚上表演时,龙体内烛光闪闪,通体光亮。张庄村的龙灯套路很多,动作给人以翩翩欲飞的感觉和升腾矫健的气势。“文革”中,张庄村龙灯会停止了活动,改革开放后,他们又重新拾掇起龙灯会,谢文荣等3位老艺人整理舞龙路数,培训舞龙骨干,使张庄村龙灯会有了较大的发展和提高。今年春节期间,张庄村龙灯会首次在北京市龙潭庙会上进行了表演。
上一篇: 江南丝竹走进杭州高校 |
下一篇: 国际艺术品牌大师上海论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