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由英国红楼基金会和中国美术家协会联合主办的“英国皇家艺术院院士在中国”画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开幕,展出了艾伦·钟仕等7位英国皇家艺术院院士不同风格的绘画作品,有一点是相同的,这些作品表达的都是7位艺术家对中国的生活感受。
画展作为由英国红楼基金会资助的“中英著名艺术家交流”活动的一部分,在中国美术家协会的合作下,英国红楼基金会于2003年和2004年间,先后邀请了这7位英国皇家艺术院院士到中国进行交流访问、写生、考察。“艺术家除了能够代表当前英国艺术的多样化外,其本身又有能力对不同文化进行沟通和理解。”经过对中国一个月的访问交流,这些艺术家回到英国后创作了这一系列的作品,这些吸收中国文化元素的创作,尤使观众可以体会和感受到艺术家不同的创作手法以及吸收东方文化而融入自我创作中的才能。参展作品很好地显示了基于这样的交流而产生的创作灵感。
这7名院士在英国艺术界中都是第一流的。大卫·马克以大规模装置艺术及所使用的材料驰名——从微小的火柴棒到巨大的货柜;被授予“不列颠司令勋章”头衔的约翰·贝兰尼的作品结合了灿烂的色彩与梦幻般的诗意;保罗·赫斯李和恩·马其夫都是擅长抽象画的艺术家。保罗·赫斯李的盛名来自利用几何图形构成生动有趣的作品,而恩·马其夫的绘画,大小经常跟真人一样,令人想起有情世界中的芸芸众生。
英国红楼基金会创建于1999年,是一所为促进中英文化交流而设立的非营利机构。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刘大为在开幕式上说:“此次展览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与英国红楼基金会的第一次合作,希望能以此展为纽带,促进两个艺术组织的合作,从而促进中英两国艺术家及人民的相互了解与交流。”
上一篇: 中国网络文化:极富潜力的新兴领域 |
下一篇: “国际华人诗书画印艺术大展”在京举行(图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