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3月,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就国产音像制品出口情况,有针对性地对30家音像企业进行了调查(其中29家企业接受调查)。这些企业中,既有国有企业,也有民营企业;有以版权贸易为主的,也有以制成品出口为主的;有自营出口的,也有委托出口的。调查结果显示,近年来国产音像制品出口稳步增长,发展势头良好。
一、国产音像制品出口的总体情况
目前,国产音像制品出口主要有成品出口和版权贸易两种模式。
成品出口数量方面,2002年出口9406204套,2003年出口15449720套,2004年出口22553996套,分别比上年增长64.25%、45.98%;出口金额方面,2002年为36377497元,2003年为52597070元,2004年为89614801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4.59%、70.38%。
版权贸易方面,2002年出口节目780个,2003年出口265个,2004年出口716个;出口金额分别达到46348056元、33369723元和27306170元,分别比上年下降了38.89%和22.21%(见表一)。
广东音像城作为中国音像市场的晴雨表,对当前国产音像制品出口的现状也有较为明显的反映。统计数据显示,自2002年11月起,广东音像城每月音像制品的出口额基本上都在150万元以上。2003年广东音像城出口国产音像制品2595085张,2004年出口4596031张,增长幅度高达77.11%;2003年出口金额为20983790.07元,2004年为25839677.21元,比上年增长23.14%。
二、国产音像制品出口情况分析
与以前相比,此次调查显示国产音像制品出口出现了一些令人欣喜的变化:
1.国产音像制品出口稳步推进。统计数据显示,29家企业国产音像制品出口的金额逐年增长,2002年达到82725553元,2003年达85966793元,2004年达116920971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92%、36.01%。而据了解,目前国产音像制品出口主要有四种途径:一是按照程序经地市级以上文化行政部门审批后,以音像制品的名义报关出口;二是由外贸公司以塑料制品等名义报关出口;三是隐藏于其他货物的货柜内,夹带出关;四是邮寄或携带出口。因此,国产音像制品出口的实际数额应当远远高于上述数字。在国产音像制品出口快速增长的同时,还涌现出了一批音像出口额超过1000万元的公司,如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广东杰盛音像公司、广东俏佳人文化公司、广东音像城、北京三辰卡通集团等。
2.民营音像企业在出口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民营企业是从事国产音像制品出口的主要力量。广东杰盛唱片有限公司仅2004年就出口国产音像制品590万张,金额高达1620万元。三辰卡通集团有限公司以蓝猫为形象的卡通节目,在不到5年的时间内,外销到韩国、印尼、以色列、海湾六国及我国港澳台等13个国家和地区,并打入迪斯尼的故乡美国,输出节目4878集、66380分钟,版权收益高达2134280美元。一些民营企业除积极致力于国产音像节目的译制、配音和打印外文字幕外,在建设海外销售网络方面也有可喜的进展。2005年2月,俏佳人、孔雀廊、东和兴、广州音像出版社和美国世界电视广播有限公司等8家单位合资在美国洛杉矶市成立美国中国音像城有限公司,专营国产音像制品,营业面积达2000平方米,品种多达2万余个,标志着国产音像制品出口进入全新阶段。
3.通过互联网出口的音像制品数额大幅增长。利用网络销售的优势,从事音像电子商务的专业网站近年来国产音像制品出口增长迅速。中国音像电子商务的第一品牌中国音像商务网,依托广东音像城,出口国产音像制品数额大幅攀升,其2002年、2003年、2004年分别向海外销售国产音像制品22万张、66万张、267万张,销售额分别达到100万元、300万元、1200万元,销售量和销售额均分别较上年大幅增长200%、300%。卓越网2002年、2003年、2004年向海外销售国产音像制品的数量也分别增长了550%、230%,销售额分别增长190%和580%。音像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为国产音像制品出口提供了广阔的交易平台。
4.国际影视音像巨头逐步重视中国文化资源的海外推广。在此方面,环球唱片公司动作较大,目前已先后在亚太地区乃至全球推出了内地大提琴家王健,钢琴家李云迪、郎朗,民乐组合女子十二乐坊,歌手刀郎以及民乐西乐组合芳华十八的海外专辑,并取得了可喜的回报。目前,环球已分别在中国香港、台湾地区及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等华人较为集中的国家推出了刀郎的第一、二张专辑,女子十二乐坊的3张专辑已经发行了近30万张。此外,黄蒙拉、梦洁、张杰等其他一些签约艺人的海外专辑发行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划之中。
5.出口地区更加广泛。据初步统计,国产音像制品已经出口至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泰国、越南、缅甸、澳大利亚、新西兰、法国、荷兰、瑞士、意大利、希腊、英国、德国、科威特、巴林、阿联酋、约旦、安曼、卡塔尔、以色列、巴西、阿根廷以及我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等亚、欧、非、北美、南美、大洋全球六大洲5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是,主要目的地仍集中在亚洲、北美、大洋洲和我国港澳台等地区,2004年从广东音像城出口到以上地区的国产音像制品数量分别占其出口总量的39%、35%、18%和6%(见图一),出口金额分别占总额的42%、32%、19%和5%(见图二),无论是出口量还是出口额,均超过其出口总数98%的份额。
6.出口节目类型更加多样化。目前,出口的国产音像制品几乎涵盖了国内发行的各个品种,尤其是畅销电视连续剧、电影、音乐及与中华文化密切相关的百科类音像节目。经销商往往第一时间将新上市的国产音像制品空运至海外,利用时间差赢取利润。目前,影视、音乐节目出口的比例较大。在卓越网近3年的出口中,影视节目占到了总数的83.4%,音乐占12.4%,两者的比例超过了总数的95%。其他综合性出口单位出口的影视、音乐、百科及其他节目的比例则基本维持在5:3:1:1左右。
三、现存的主要问题
从此次调查的情况看,国产音像制品出口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和关注。
1.恶性竞争较为严重。统计数据显示,广东音像城国产音像制品成品出口的平均价格2003年约为8.09元,而2004年则为5.62元,下跌2.47元,减幅高达43.95%。从29家企业的总体情况来看,2002年国产音像制品出口的平均价格为3.87元,2003年为3.40元,2004年为3.97元,三年的平均值仅为3.75元。这些数据充分表明,当前国产音像制品出口秩序仍较为混乱,尚未形成统一的竞争规则,类似于国内市场的低价恶性竞争已经延伸到了对海外市场的争夺,这对于大力推动国产音像制品出口工作是一个十分不利的信号。
2.在出口构成中制成品比重过高。通常情况下,发达国家影视音像节目的出口以版权贸易为主,尤其像美国八大电影公司以及四大唱片集团,海外发行及后电影产品的开发已经成为其收入的主要来源。但现阶段,我国的音像制品出口仍以制成品为主,所占比例过高,版权贸易相对来说还不理想,即便是出口的音像节目也有很大一部分被外商束之高阁。从海外反馈的信息也表明,目前通过版权贸易出口的音像节目大多可以进入主流社会,而制成品则基本进入海外华人社区。因此,在继续加强对国产音像制品出口工作的指导同时,要积极推动版权贸易和成品出口两条腿走路,逐步将中华文化由海外华人社区延伸到主流社区。
3.政府支持欠缺实际措施。在调查中,各音像出口单位普遍反映,尽管中央领导对国产音像制品出口工作高度重视,文化部等部门也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政策,但与企业的行动和热情相比,政府支持的力度还远远不够,尤其缺乏具体有效的扶持措施。比如,国产音像制品出口需要对音像节目进行翻译、配音和打印字幕,并根据目的地预期消费群体的欣赏习惯进行后期制作和整体包装,投入成本非常高,由单个企业承担有很大难度,而目前政府在政策倾斜、资金补助、税收减免、出口奖励等方面还难如人意。
当前,国产音像制品出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中央领导高度重视音像出口工作,海外也拥有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企业具有较高的出口积极性,并已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在此情况下,国家应当充分发挥企业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对国产音像制品出口工作进行指导和引导,尤其是给予资金、政策等方面实质性的扶持,进一步扩大和推进出口工作,从而使中华文化真正走向世界。
上一篇: 中宣部等六部委将集中整治涉毒歌舞娱乐场所 |
下一篇: 九大关键词全面解读当前中国音像业存在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