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晚间,素有“琴屿飘灯”之美誉的青岛小青岛公园“醉了”!陶醉于音乐的海洋中,琴声与涛声相融,灯光与月光辉映,整个“琴岛”被悠扬的琴声所萦绕……伴随着肖斯塔科维奇为纪念俄国十月革命37周年所作的《节日序曲》的奏响,由文化部主办、青岛市政府承办的“中国国际小提琴比赛(青岛)暨青岛首届音乐节”在这里拉开了大幕,背延山势、面朝大海的舞台上,气势恢弘的旋律与相伴而起的礼花将音乐会推起了一个又一个高潮。
近年来,随着青岛经济的快速发展,关于强力打造“文化青岛”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青岛想要成为全国重点中心城市和世界知名特色城市,仅仅经济繁荣是远远不够的,文化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核心内容。为此,青岛市委、市政府为构建和谐社会,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确定2005年为全市“文化建设年”,把打造“音乐之岛”、“影视之城”等文化品牌与“帆船之都”并举,成为青岛市发展战略中新的重点。
山东省委副书记、青岛市委书记杜世成在考察青岛文化设施时多次表示,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青岛的文化发展已经到了一个关键时期,要用大文化的观念指导青岛的文化发展,重视打造青岛的文化品牌,举全市之力在“帆船之都”、 “音乐之岛”、 “影视之城”等文化品牌建设上取得突破。只有这样才能使城市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也才能在当代不断塑造新的城市形象,打造新的城市文化品牌,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
如果按照常规模式来发展青岛市的文化,在短时间内补足欠账、跟上青岛市经济的发展节奏是不可能的。为此,以“大项目”为核心、高品位与高起点成为青岛市文化发展战略的关键词。而“音乐之岛”与“影视之城”又是首次从文化的范畴完成了对青岛的命名,这实际上是富有决定意义的文化发展定位,也是从青岛文化特色入手,将文化的内容移植于城市品牌体系的构建之中。
为了承办好中国国际小提琴比赛,青岛市政府分别投资3000万元和200万元,改造青岛市人民会堂和青岛大学音乐厅。经过近半年的改造,一座设施一流、氛围浓郁的音乐厅日前掀起了“盖头”,昔日的人民会堂变为了今天的专业音乐厅。青岛交响乐团的首度亮相也受到了专家的高度评价。
青岛之所以被称之为“琴岛”,她与小提琴乃至音乐的渊源由来已久。中国的第一位小提琴教授谭抒真1907年即出生于青岛,其青少年时期在青岛等地跟随外籍教师学习小提琴,新中国成立后谭抒真担任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管弦系主任,培养出袁培文、周彬佑、郑石生、丁芷诺、薛伟等一批杰出的小提琴家。谭抒真执教77年,也是我国从事小提琴教学时间最长的教授。1935年,中国的第一把小提琴也诞生在青岛,时任青岛市立中学(现青岛一中)音乐教师的王玫经过两年的精心研究,用了4个月的时间,完全选用中国木料,制作出了中国第一把小提琴,当时的《青岛民报》和上海的一家画报均做过报道。
在这个美丽的海滨城市里,音乐不仅仅是一个音符,而是城市的主旋律之一,打造“音乐之岛”很自然地就成为我市文化发展的品牌目标。
当“音乐之岛”、“影视之城”与“帆船之都”比肩成为青岛这座城市的品牌时,“打造世界知名特色城市”发展目标中的“特色”一词,拥有了特定的文化取向,对于城市文化资源的挖掘与整合亦明确了音乐与影视的双重特色路径。二者之所以能够获取命名城市的殊荣,的确是有其肥沃的根基作为支撑,而绝非空穴来风。
如果最初青岛获得琴岛的称谓仅是青岛人对音乐的热爱或对这座滨海城市浪漫氛围的一番遐想,那么之后流行于音乐界的有关“音乐人才的摇篮”与“输出基地”的定位则是对青岛音乐特色的现实描述。我们无法统计这座城市中学习音乐特别是器乐的孩子究竟有多少,只能通过青岛市音乐家协会粗略地得知,青岛的家庭钢琴拥有量近10万架,全国出口量最大的钢琴生产厂家世正钢琴也落户青岛;越来越多的普通市民加入到交响乐的普及与被普及当中,除去省内惟一的官办乐团青岛交响乐团,青岛还拥有华欧、爱乐以及大学生组成的3支民间交响乐团,民间蕴藏的音乐潜能令人惊诧;在青岛,艺术素质的培训几十年间从未间断;民族乐器的日趋流行也业已成为这座城市的时尚,民乐考级的日益火爆叫业内人士始料不及;城市活跃着近30支业余合唱团,合唱水平有的已能与专业媲美;家庭音乐教育同样有着良好的基础,吕思清、李传韵、陈立新、戴玉强、刘洋,这些国内国际知名的青岛籍音乐人才的名字,已经使青岛与音乐的不解之缘声名在外……
无论是拥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城市音乐气氛抑或是富有影视前景的历史渊源和自然优势,都在期待着一次重新聚合的机遇,将分散的城市文化特色聚合成为城市品牌的力量,这股力量能够将某种形象和联想与城市的存在自然相连,如果把这些具有某种特色的松散的资源比作是城市生产的产品的话,品牌化便不仅是对产品进行的一次价值增值,而且是对整座城市的一次文化包装。
对于城市的文化包装显然是需要想像力的。事实上那些原先存在的、且已称得上是特色甚至品牌的文化内容并没有遏止想像力驰骋的空间,对于“音乐之岛”的城市包装义无反顾地择定了两个高端:高品位与高起点。
正在青岛举行的中国国际小提琴比赛,作为文化部主办的国内三大国际音乐赛事之一,能在青岛长期落户,成为了城市打造“音乐之岛”的核心内容。一场高水准的国际音乐赛事,将带来国际化的音乐人才交流与融合,可观的音乐集聚效应以及高品位的城市营销。就在三年一度的国际小提琴比赛落户的同时,青岛音乐节的大幕也同期拉开,来自世界各地的著名交响乐团、世界著名歌剧院、各式现代乐团将汇聚青岛,名家的专场演奏会将与大师级的音乐讲座共同上演,青岛将成为中外高水准音乐团体交流的平台。不仅如此,这座一直拥有“音乐人才摇篮”美誉的城市还将继续拓展在人才培养与输送中的优势,将借助“音乐节”吸引全国的专业艺术院校赴青,开辟音乐教学培训基地。目前,国际音乐盛会在青岛的隆重上演,看似遥不可及的理想在一一践行,青岛——“音乐之岛”的美誉正在名副其实。
上一篇: 青海大力发展民族民间工艺产业 |
下一篇: 大学生公益文化艺术大赛举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