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报(干德明 傅敬蓉):在11月1日至3日于成都举办的第四届中韩日文化产业论坛上,三国与会代表积极寻找文化产业的共有特性,致力创造三国共赢的新兴文化产业带,以积极合作的姿态共同应对西欧文化资源,扭转以欧美为中心的全球文化产业格局。
中韩日同属于汉字文化圈,文化资源与文化传统具有同源性,在审美观念、价值观念和伦理观念上多具有相似性,易于相互沟通和共享文化资源。而且,中国在民族文化资源的多样性方面,较日韩具有独到的优势,中国传统文化是东亚汉字圈的源头与核心,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文化资源。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司长王永章说:“近几年来,虽然东亚地区的文化在全球的影响力不断提升,但与美国相比,中韩日的技术开发力量相对还比较薄弱,因此中韩日三国正在加强合作,取长补短,努力提高文化产业领域的技术开发和应用水平,以期逐步缩小与欧美国家之间的差距。”韩国文化产业振兴院中国事务所所长权基永认为,东亚各国在进行文化产业合作时,要多寻找文化共性,不仅是文化素材的合作,而且是文化价值的全新合作,中韩日共同应对西欧文化资源,比某一个国家单独制定对策更明智,最终目的是三方共同受益。日本经济产业省商务情报政策局课长小丝正树建议,三方在近期应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及原创内容的开发,逐步实现市场与资源共享。
中韩日同意,在三方共识的基础上,建立中日韩文化产业区域战略合作架构,充分发挥三国自身的优势,实现三方共赢。目前,日本的东京都市圈、韩国的首尔大都市区都是文化创意产业发达的大都市区。中国的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都市群都已经形成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并与中国香港、台湾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建立了紧密联系。东亚地区实质上已形成三方进行区域竞争互动、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局面。据了解,日韩的宽带普及率居世界前列,中国的互联网使用人数巨大,绝对数也居世界前列,三国文化产业的整合具有良好的技术平台。这些优势将促进三国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并将使三国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在国际文化市场占有越来越大的份额。
中韩日合作共赢的伙伴关系与终级目标,充分体现在2005年11月1日签署发表的《中韩日文化产业论坛成都宣言》上,特别是《宣言》突出了“加强中韩日三国之间文化产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合作,鼓励三国教育机构培养、培训其他两国的文化产业人才;支持三国研究机构互派访问学者,组织联合研究;引导三国文化企业加强人才交流,互派管理人员相互学习”等。此外,本届论坛首次创办了“三国商务洽谈会”,开始迈出了实质性合作的第一步。中国方有四川诺亚信息产业有限公司、四川天府文化信息产业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分别与韩国方的韩光软件、韩国游戏产业开发院等6家企业及日本方的JVC、小学馆株式会社、索尼音乐娱乐株式会社、世嘉株式会社等7家企业进行了洽谈,并形成一定合作意向。洽谈主要涉及动漫游戏的研发、推广、合作,国家动漫游戏产业振兴基地主题公园、体验中心等项目的合作、建设,唱片及音乐版权方面的合作三大类。
本届论坛取得的成果,表明了三国都期望通过《成都宣言》和“商务洽谈”平台,相互交流合作,极力开创新兴的区域文化产业带,实现中韩日三赢目标。
上一篇: 阿房宫旁发现战国宫殿遗址 |
下一篇: 亚洲文化部长论坛11日在广东佛山开幕 陈至立出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