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焦点新闻
焦点新闻
文化下乡10年盘点
发布时间:2005-11-29 10:46 来源: 编辑:汪淼
信息来源: 2005-11-29

    中国文化报(黄小驹):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11月24日在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10周年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进一步做好文化下乡工作,尽快改变农村文化建设落后的状况,推进农村文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在要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

    10年来,各级文化部门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坚持深入农村、深入群众,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化下乡活动,努力实现工作重点的下移、文化资源的下移和文化服务的下移,出色、圆满地完成了文化下乡活动任务。文化部直属院团深入到18个省、区,演出近300场,观众逾千万。省级和省级以下文化部门每年也组织专业艺术院团赴老少边穷地区进行慰问演出。从2002年起,文化部出资购买优秀剧目剧本版权的使用许可,无偿提供给全国地县级剧团以及民间职业剧团改编移植,还在西藏、新疆、宁夏、青海等省、区举办了15个西部艺术人才培训班,近千人接受了培训。文化馆、图书馆等也发挥自身工作优势,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服务。许多地方的文化下乡做到了“常下乡”,广大农民群众能够享受到方便、快捷、丰富的文化服务,满足了他们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

    10年来,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状况有了很大改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加强。1998年中宣部、中央文明办与文化部共同实施的“百县千乡宣传文化工程”,对欠发达地区农村宣传文化设施建设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国家发改委从2002年至2005年投资4.8亿元,用于扶持县级文化馆、图书馆设施建设。截至今年7月,762个中央补助项目中已有341个项目竣工,面积达54.27万平方米;财政部也将边疆文化长廊建设补贴资金和基层文化设施设备维修补助资金从每年1100万元增加到3000万元。近几年,文化部和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等部委联合实施了一些重大文化项目,如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送书下乡工程等。各级文化部门还积极挖掘民间传统文化资源,扶持农村文化活动的开展,农民参与文化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

    周和平指出,虽然近年来农村文化建设有了很大发展,但依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投入明显不足。二是文化基础设施落后。全国38240个农村乡镇中还有近4000个无文化站,许多县图书馆、文化馆、乡镇文化站由于面积狭小、年久失修、设施陈旧落后、活动器材和设备奇缺,无法开展相应的文化活动。三是为基层服务的公共文化机构运转存在较大困难,许多县级图书馆购书费得不到保障,文化馆、文化站业务经费和活动经费紧缺,业务工作不能正常开展,许多县级剧团有名无实。四是为基层提供的公共文化资源总量偏少、质量不高。

     周和平强调,各级文化部门要提高对农村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按照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要求,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和国务院对农村文化工作的总体要求和部署上来,努力把农村文化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要认真研究制定农村文化建设“十一五”规划,加大投入,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组织各级文化单位深入农村基层,建立文化下乡的长效机制,进一步丰富文化下乡的内容和形式,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进一步调动社会力量和民间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发挥他们在乡下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加强对农村地区文艺骨干的培养,加强与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合作,共同完成好文化下乡活动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