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焦点新闻
焦点新闻
《西安宣言》专家座谈会在京举行
发布时间:2005-12-05 13:07 来源: 编辑:汪淼
信息来源: 2005-12-05

    国家文物局网站:12月2日上午,由国家文物局、西安市政府和光明日报社主办的《西安宣言》专家座谈会在北京举行。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光明日报社总编辑苟天林、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李晓东、中科院院士吴良镛、国家文物局原顾问谢辰生等出席了座谈会。

    中国将设立世遗预备清单

    《西安宣言》是前不久在中国西安召开的国际古迹遗址大会上产生的纲领性文件,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在积极评价《西安宣言》重要意义的同时,特别指出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的三大突出问题及其应对措施。

    三大突出问题包括:一是文化遗产及其环境保护缺少统一的法律法规,造成文化遗产的保护理念和行为难以统一,遭到破坏时也难以追究责任。这一问题,在长城保护中有明显体现;二是古代城市遗址保护规划严重滞后。据介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有138项是大型古代城市遗址,迄今为止,只有16个城市遗址有保护规划,占总数的11.6%,目前正在编制规划的也只有46处,这两项加在一起还不到50%;三是存在重申报轻管理的倾向。许多地方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时积极性很高,一旦申报成功,就开始打着“世遗”招牌,盲目搞旅游开发,而轻视保护。

    单霁翔介绍说,针对三大突出问题,中国将采取三大应对措施:

    一是尽快建立健全文化遗产及其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十一五”期间,国家文物局将重点加大现有法律法规的实施力度,制定新的法律法规,确保法律手段在文物保护中发挥作用。为此,国家文物局新设政策法规司。

    二是督促各地尽快制定古代城市遗址保护规划,推动遗址保护规划纳入城市的整体性规划。

    三是设立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严格按照世界遗产公约及其实施准则确立的原则、标准和程序来申报世界遗产,要看保护的成效而不光看申报的积极性,文化遗产地要做到保护在前然后才有资格“申遗”,有效地扭转重申报轻管理的倾向。

    单霁翔透露,我国将设立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

    预备清单的设立严格按照世界遗产公约和世界遗产公约实施准则确定的原则、标准、程序设立,不光看城市申报的积极性,更要看是否通过保护整治的行动,达到了规定的标准和水平。

    据介绍,目前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时,一个国家一年只能有一项,所以不可能大量的直接申报成功,必须具备了标准才能列入。

    展示文物工作远见卓识

    苟天林在会上说,10月17日第15届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在西安召开,这立刻引起了全国文化界和新闻界的关注。

    苟天林表示,我们注意到《西安宣言》中出现频率最多的一个词是“环境”,我们就是通过文物保护工作的历史环境、现实环境、文化环境、人文环境、自然环境,来展示文化工作的重要性和深刻内涵,展示我们对文物工作的远见卓识,展现我们对人类做好文物工作的独到贡献。

    建议立法制止不合理规划

    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李晓东表示,随着城镇和旅游业的发展,在世界文化遗产单位和文保单位的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建起许多新建筑,包括一些体量大和超高的建筑,有的地方已经城镇化。

    中科院院士吴良镛说,北京的历史文化环境萎缩了,比如故宫,上世纪80年代初准备在故宫周边搞建筑时,要求从故宫太和殿的台子上看不到高房子,现在去看,高楼林立,让人难过。

    中科院院士周干峙表示,文物处在大环境中,保持局部和片段不行,必须整体保护。现在,城市里成片拆除历史街区的现象很多。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郭黛恒指出,应该制定法规制止这种不合理的规划实施。“就我所知,恭王府北边要开一条大路,穿过什刹海,把什刹海填掉一些。”

    国家文物局原顾问谢辰生表示,过去我们在城市化过程中严重破坏文物,现在已经没有几座能够称得上历史文化名城,都破坏了,很多城市建设千城一面。大家都知道千城一面不对,如果城镇化当中来个千村一面的话恐怕就更糟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