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焦点新闻
焦点新闻
培根铸魂写华章 守正创新出精品
——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发表五年来文化和旅游系统呈现崭新气象
发布时间:2019-10-16 11:29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张静
信息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9-10-16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是当代中国文艺发展新的里程碑,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深刻的现实意义,是指导新时代文艺工作的纲领性文献。它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文艺工作具有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文艺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5年来,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论述精神,“明方向、正导向,转作风、树新风,出精品、育人才,事业发展欣欣向荣,队伍面貌焕然一新”。
  创作导向更加鲜明
  “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
  “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决定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
  5年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成为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共识,并在实践中激发出强大正能量。广大文艺工作者重拾深入生活、潜心创作的优良传统和良好风气,把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作为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文艺创作方法,深入生活的主动性、为人民创作的自觉性不断增强,深入采风创作的越来越多、长期扎根基层的越来越多、反复深入生活的也越来越多。
  近年来,文化和旅游系统各创作单位每年开展创作采风、结对帮扶等活动约1万项、参与的文艺工作者约10万人次。在这个过程中,推出一批接地气、有筋骨、有温度的优秀作品,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和创作人才;同时,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通过搭建展演展览平台、降低票价、大力开展惠民演出活动等多种措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2018年,各级文艺表演团体赴农村演出178.82万场,占总演出场次57.2%,有力地更好服务了更广大的基层群众。
  精品意识深入人心
  “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没有优秀作品,其他事情搞得再热闹、再花哨,那也只是表面文章,是不能真正深入人民精神世界的,是不能触及人的灵魂、引起人民思想共鸣的。”
  “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
  5年来,攀登艺术高峰、书写中华民族新史诗成为文艺界的共同追求,并形成了强大感召力。广大文艺工作者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工作的中心环节,把提高质量作为文艺作品的生命线,摈弃浮躁、聚力凝神,不断推进文艺创新、提高文艺创作质量,原创力得到显著提升,创作热情持续高涨,观念更加开放、方法更加丰富、题材更加广阔、形式更加多样,戏剧、戏曲、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各门类普遍呈现日益繁荣态势。
  围绕重要时间节点,创排了一系列重大文艺演出,比如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文艺晚会《胜利与和平》、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音乐会《信念永恒》、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文艺晚会《我们的四十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音乐舞蹈史诗《奋斗吧 中华儿女》等。在这些重大文艺晚会的创排演出过程中,文化和旅游部系统的参演艺术院团和艺术家,发挥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精益求精、不计名利,很好地展现了文艺工作者的艺术追求和精神面貌。
  文化和旅游部还充分发挥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项目等创作项目和中国艺术节、文华奖评奖等重大奖项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出了京剧《西安事变》、话剧《谷文昌》、豫剧《焦裕禄》、淮剧《小镇》、秦腔《王贵与李香香》、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沙湾往事》、民族歌剧《马向阳下乡记》《沂蒙山》等一大批思想性、艺术性相统一的优秀作品,向艺术“高峰”不断迈进。
  文化自信愈发坚定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我们社会主义文艺要繁荣发展起来,必须认真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艺。只有坚持洋为中用、开拓创新,做到中西合璧、融会贯通,我国文艺才能更好发展繁荣起来。”
  5年来,广大文艺工作者坚定文化自信,从中华文化宝库中萃取精华、汲取能量,保持对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和自身文化生命力、创造力的高度信心,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文化和旅游部实施了戏曲振兴工程,开展了全国地方戏曲剧种普查,基本摸清戏曲家底,实施京剧像音像工程、“名家传戏——当代戏曲名家收徒传艺工程”等,推动戏曲进校园、进乡村。中国京剧艺术节、中国昆剧艺术节、中国歌剧节、中国诗歌节、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全国地方戏优秀剧目展演、戏曲百戏(昆山)盛典等全国性重大会演活动,以及地方戏曲、音乐、舞蹈、杂技等领域展演展示活动,坚持创新与复排相结合、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推出了一大批深受观众欢迎的优秀作品。
  对外文化交流进一步深化,在G20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团赴朝鲜访问和外国元首访华等重大外交活动以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欢乐春节”等品牌活动中,组织开展系列文艺演出,展现中华文化形象,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一大批优秀文艺院团和舞台艺术作品“走出去”,传播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
  时代精神彰显光彩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
  “广大文艺工作者要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地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
  5年来,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回答时代课题成为文艺界的自觉行动。广大文艺工作者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围绕中国梦时代主题和重大时间节点,推出了一批反映时代精神和现实生活,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优秀作品,现实题材创作偏弱偏软的局面有了明显改观。
  2018年,全国优秀现实题材舞台艺术作品展(巡)演对党的十八大以来现实题材舞台艺术作品创作进行全面展示,全国31个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和旅游部直属艺术院团的243部优秀现实题材作品参演,总演出场次达600余场。
  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期间,大批优秀现实题材舞台艺术作品和美术书法摄影作品集中呈现;荣获第十六届文华大奖的10部作品中,7部为现实题材。热烈开展的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项目,创作完成100余件反映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历史进程的美术作品,并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美术作品展中集体亮相,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创作环境不断优化
  “要尊重文艺工作者的创作个性和创造性劳动,政治上充分信任,创作上热情支持,营造有利于文艺创作的良好环境。”
  5年来,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文化和旅游部系统深入贯彻党的文艺方针政策,积极探索新时代艺术发展规律、管理规律,加强顶层设计、突出问题导向,推动形成适应我国国情、有力促进艺术发展的管理制度,推出一系列实招硬招,在全国初步形成“有规划、有项目、有资金、有组织”的艺术创作生产格局。
  文化和旅游部推动出台了《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关于戏曲进乡村的实施方案》《关于新形势下加强戏曲教育工作的意见》《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制定了“十三五”时期艺术创作规划并狠抓落实,艺术创作工作目标更加明确,重点更加突出,措施更加有力,“规划一批、创作一批、演出一批”的机制逐步形成,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
  通过实施重大艺术工程,上下联动、全面发力的艺术创作生产工作体系已经形成。通过推进文艺评奖改革,文华奖等奖项的含金量、美誉度显著提升。通过加强艺术评论,说真话、讲道理的文艺评论氛围越来越浓厚。
  文艺事业的投入也不断加大。据统计,2012年到2018年,全国国有院团财政补贴从114.1亿元逐年递增至154.2亿元,年均增长5.1%;国家艺术基金成立5年来,累计立项资助项目5112项,资助资金总额约41.1亿元。
  5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具有强大的真理力量和巨大的实践推动力量,是我们奋力夺取新时代文艺工作新胜利的宝贵思想武器。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时代提出新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既满怀信心,也深感重任在肩,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进一步深入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守正创新、培根铸魂,努力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民族的优秀作品,不断谱写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的新篇章。(叶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