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中国文化报记者尹卫国报道:履新不久的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首次会见记者时明确表示,故宫将调整办公用房格局,把红墙内的办公科研场所全部迁出,开放面积比例将增加至76%。
据统计,故宫有600多年历史,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2011年参观故宫的中外游客突破1400万人,平均每天4万人,节假日接待量达到了饱和状态,以致不得不采取限客措施。
资料显示,故宫占地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有房屋9000多间,2002年前故宫仅有30%供游客参观,2011年扩大到45.79%,目前有32.97万平方米实现了对外开放。那么超过54%的故宫区域为何成旅游“禁区”?除了重要文物保护不便参观外,很多地方被办公和科研机构占用。
办公区搬出故宫红墙,扩大开放参观面积,无疑是一个明智选择,益处多多,值得喝彩与期待。首先有利于文物保护,其次有利于缓解故宫接待能力严重不足。按照故宫调整计划,2016年故宫开放面积扩大到76%,将大大满足中外游人游览故宫的需求。
更重要在于,诚如单霁翔所说“故宫是全国人民的故宫,也是世界的故宫”,无关机构早日退出,还故宫于人民,乃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
希望办公区搬出故宫早日行动,这将起到榜样作用。文物景区被一些部门和单位占用,在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地存在,公众对此早有诟病,亟待纠正。期待故宫的做法在全国产生涟漪效应,凡占用公共文化资源的无关机构都应尽快搬迁,早日还园于民,还景于民。
上一篇: 文化强国的终极目标是社会文明 |
下一篇: 面对故宫,我们必须心怀敬意 |